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叮咚

更新时间:2019-11-15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叮咚,是黎族特有的敲击体鸣乐器,以乐器的发声命名。在黎族群众中,不论男女老少都爱打叮咚,并把它看作自己心爱的乐器,还编了许多叮咚民歌,每逢过年过节或集会庆祝,就一边演奏、一边歌唱。有一首叮咚歌这样唱道:“山栏稻米软又香,过去全被地主尝,贫农深夜守山栏,打起叮咚把野猪赶。今天黎族得解放,山栏稻米人人尝,叮咚越打越响亮,声声感谢共产党。”直到今天,每逢中秋佳节,在海南岛五指山区,黎家仍在明月之下,用叮咚演奏歌曲,欢庆丰收。叮咚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乐曲有《叮咚舞曲》等。

“叮咚”是用两根长约两米的碗口般粗的木头上下次悬吊而成。演奏时,手特两根追棒子在这两根粗大木头的不同部位上敲打,便会了发出音调不同的撞击声响。听之,觉得其音雄浑粗犷,深沉悠扬,凡是有黎家人居住和种植作物的地方,都会迥荡着这种原始而有节奏的“叮咚”声。在表演艺术的舞台上,中国的艺术家更是以精湛的一演,创造了世界音乐一绝——在原木上敲击出了动人的乐谱。人们似乎不太情愿以任何高雅、华丽的文字词语给这种古老而新奇的民族器乐命名,只好用其在敲击之下所产生的声响形象来给它拟音命名——叮咚。

在海南岛的黎母岭和五指山下,在昌江和万泉河畔,居住着勤劳勇敢的黎族人民。黎族的文化艺术虽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记载,但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颇为丰富,尤其是传统故事和歌谣更占有主要地位,音乐舞蹈也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黎族人民喜歌善舞,不仅逢年过节、集会喜庆要唱歌,就是平时劳动生产也要唱歌。黎家青年男女更是歌唱的能手。打叮咚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它的特点是简便易学,人人能打。叮咚的声音清脆嘹亮、雄浑粗犷、淳朴动听,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它在农业生产上,还曾起过驱赶鸟兽、保护农作物的重要作用。

乐器历史

叮咚是黎族古老的民间乐器,打叮咚在海南流传已久,它记录了黎族人民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黎家拿起勾刀,到山上砍除荆棘和荒林,清出一小片一小片的土地,来种植玉米和山栏米(是当地一种良种稻米)。可是,山里森林密布、野兽成群,黎族人民辛辛苦苦种上的庄稼,经常被野兽破坏,特别是当山栏米成熟时节,大群的野猪便来偷食,往往一夜工夫就把成片的山栏稻谷啃个精光,使即将收获的稻田变成荒地。聪颖的黎家人,为保卫自己的劳动果实,便在山中搭起茅草棚看护庄稼,还砍下两根五尺多长的枯木棒吊在棚前,用两根短木棍敲打来恫吓野兽。这就是叮咚的由来。打叮咚的原始形式,是将木棒吊在田间的树枝上,并用一根绳子系着两根劈开的竹子绑在离叮咚较远的地方,在打叮咚时中间穿插着打竹子,一拉绳索两根竹子便发出响亮的“拍拍”声,借着山谷的回音,就可将较远处的鸟兽吓跑。叮咚对猴子最有效,人声吆喝对它无济于事,只要叮咚一响,猴子准会立即溜走。黎族人民还有这样的习惯,往往在打叮咚之前和敲完一段之后,总要说上几句话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长期以来,黎家人通过敲击木棒的不同部位,发现能打击出不同的音调,为解除夜间山谷中的寂寞,逐渐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节奏,敲打起来,叮咚之声非常动听。久而久之,叮咚便成了独具黎族风采的乐器,打叮咚便成了黎家日常的一种娱乐形式。1956年4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现海南省)歌舞团下乡和黎胞联欢时,发现了这种演奏形式,经过整理、提炼,取消了竹子,突出了音乐部分,便成了今天人们在舞台上所见到的打叮咚。

#p#分页标题#e#乐器结构

叮咚由木杠和木架组成,木杠是发音体,多采用红木或其它质地坚硬的木材制成,杠长200厘米~240厘米、直径10厘米~12厘米,用绳索吊于刻有花纹图案的三脚木架上。在海南民间,黎家常用当地的“柴即慎”(海南话叫作红麻树)木材制作。每根木杠能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上一根为c1、g1,下一根为a、e?1,上下两根为小三度的谐和音程。音调不准时,除可用刀子修正木杠外,移动吊挂木杠两端的绳索也能调节。在黎族村寨,叮咚除有两根木杠的以外,还有三根、四根或五根的。

演奏方式

演奏时,奏者站立叮咚架前,两手各执一根长30厘米、直径3厘米的圆木棍敲击。两根以上木杠的叮咚,能奏出更多的音,发音可构成七声音阶,但技巧较难掌握。叮咚敲击的节奏很丰富,多用二拍子或四拍子,很少用到三拍子。节奏组织常为对称的手法,通常用左手以急速的节奏敲同音反复,作为衬托音,右手以稍慢的速度奏出曲调,并以不同的音型越敲越快,运用变奏的形式造成高潮。它和演奏木琴惟妙惟肖,不同的是,木琴是由长短不一的小木块按一定音序编排连接而成;而叮咚则是敲击木杠的不同部位发出高低有别的音响。

——————————————————————————————————————————————————————

叮咚,是黎族特有的敲击体鸣乐器,以乐器的发声命名。黎语称朗。流行于海南省东方、保亭、白沙、乐东等地。

木制,最初目的是吓跑野兽,后发展为节奏乐器。

凡是到黎寨的人,在夜里,人们听到一种有节奏的木头敲击声。听之,觉得其音雄浑粗犷,深沉悠扬。这就是黎家同胞喜欢玩要的一种古董老独特的乐器——叮咚。

在海南岛的黎母岭和五指山下,在昌江和万泉河畔,居住着勤劳勇敢的黎族人民。黎族的文化艺术虽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记载,但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颇为丰富,尤其是传统故事和歌谣更占有主要地位,音乐舞蹈也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黎族人民喜歌善舞,不仅逢年过节、集会喜庆要唱歌,就是平时劳动生产也要唱歌。黎家青年男女更是歌唱的能手。打叮咚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它的特点是简便易学,人人能打。叮咚的声音清脆嘹亮、雄浑粗犷、淳朴动听,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它在农业生产上,还曾起过驱赶鸟兽、保护农作物的重要作用。

叮咚是黎族古老的民间乐器,打叮咚在海南流传已久,它记录了黎族人民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黎家拿起勾刀,到山上砍除荆棘和荒林,清出一小片一小片的土地,来种植玉米和山栏米(是当地一种良种稻米)。可是,山里森林密布、野兽成群,黎族人民辛辛苦苦种上的庄稼,经常被野兽破坏,特别是当山栏米成熟时节,大群的野猪便来偷食,往往一夜工夫就把成片的山栏稻谷啃个精光,使即将收获的稻田变成荒地。聪颖的黎家人,为保卫自己的劳动果实,便在山中搭起茅草棚看护庄稼,还砍下两根五尺多长的枯木棒吊在棚前,用两根短木棍敲打来恫吓野兽。这就是叮咚的由来。

打叮咚的原始形式,是将木棒吊在田间的树枝上,并用一根绳子系着两根劈开的竹子绑在离叮咚较远的地方,在打叮咚时中间穿插着打竹子,一拉绳索两根竹子便发出响亮的“拍拍”声,借着山谷的回音,就可将较远处的鸟兽吓跑。叮咚对猴子最有效,人声吆喝对它无济于事,只要叮咚一响,猴子准会立即溜走。黎族人民还有这样的习惯,往往在打叮咚之前和敲完一段之后,总要说上几句话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长期以来,黎家人通过敲击木棒的不同部位,发现能打击出不同的音调,为解除夜间山谷中的寂寞,逐渐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节奏,敲打起来,叮咚之声非常动听。久而久之,叮咚便成了独具黎族风采的乐器,打叮咚便成了黎家日常的一种娱乐形式。1956年4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现海南省)歌舞团下乡和黎胞联欢时,发现了这种演奏形式,经过整理、提炼,取消了竹子,突出了音乐部分,便成了今天人们在舞台上所见到的打叮咚。#p#分页标题#e#

叮咚由木杠和木架组成,木杠是发音体,多采用红木或其它质地坚硬的木材制成,杠长200厘米~240厘米、直径10厘米~12厘米,用绳索吊于刻有花纹图案的三脚木架上。在海南民间,黎家常用当地的“柴即慎”(海南话叫作红麻树)木材制作。每根木杠能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上一根为c1、g1,下一根为a、e?1,上下两根为小三度的谐和音程。音调不准时,除可用刀子修正木杠外,移动吊挂木杠两端的绳索也能调节。在黎族村寨,叮咚除有两根木杠的以外,还有三根、四根或五根的。

演奏时,奏者站立叮咚架前,两手各执一根长30厘米、直径3厘米的圆木棍敲击。两根以上木杠的叮咚,能奏出更多的音,发音可构成七声音阶,但技巧较难掌握。叮咚敲击的节奏很丰富,多用二拍子或四拍子,很少用到三拍子。节奏组织常为对称的手法,通常用左手以急速的节奏敲同音反复,作为衬托音,右手以稍慢的速度奏出曲调,并以不同的音型越敲越快,运用变奏的形式造成高潮。它和演奏木琴惟妙惟肖,不同的是,木琴是由长短不一的小木块按一定音序编排连接而成;而叮咚则是敲击木杠的不同部位发出高低有别的音响。

关于叮咚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不幸的黎家姑娘从小就失去双亲,落入了头人的摩掌,有一天,失手打破头的酒罐。作为处罚,头人把小姑娘赶到深山里独个儿为他看守山兰稻园并还斥骂道:“五天之内不把拱山兰地的野猪赶走,就把你捆在大森林里喂狗熊。”小姑娘单独一个人在山里看园,心中无不恐惧。挨过了一天又一天。

一天夜里,姑娘再也抵挡不住劳累和睡意,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梦中看见一位老猎人站在她面前,猎人手里拿着两根木头追击木头,并说,只要将木头敲响,各种野兽便会闻声而逃,不敢靠近。姑娘醒觉过来,不见了老猎人,却看见有两根木头就摆放在眼前,姑娘心想,许是先天的有意安排吧,她的痛苦打动了山神,山神派人帮她解脱苦难了。

于是姑娘遵照梦中猎人的嘱咐,用山藤把两段大木头一上一下依次吊起来,并折来两根母指粗的树枝,在木头上槌击起来。木头发出了“叮咚”声响,山猪被吓跑了,其他野兽听到这声响彻云霄也纷纷落荒而逃。看到如此情景,姑娘不顾自已安危饥渴,翻山涉水将这个灵验的办法逐村转告了乡亲们。就在她走到最后一个山头时,因为过度奔波劳累不幸摔死在山路上。山民们按照姑娘传授的办法,纷纷在各个山寨园地里架起了木头“叮咚”,以彼此不绝和“叮咚”声,默默地倾诉着乡亲们对姑娘的思念,抒发着人们对劳动收获的期盼和喜悦。

从此,凡是有黎家人居住和种植作物的地方,都会迥荡着这种原始而有节奏的“叮咚”声。在表演艺术的舞台上,中国的艺术家更是以精湛的一演,创造了世界音乐一绝——在原木上敲击出了动人的乐谱。人们似乎不太情愿以任何高雅、华丽的文字词语给这种古老而新奇的民族器乐命名,只好用其在敲击之下所产生的声响形象来给它拟音命名——叮咚。这个称谓,有声有形又富有民意内含。

本文标签

叮咚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木棍琴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中国民族乐器图文详细介绍

[导读]民族乐器有哪些?想了解各种类的民族乐器介绍吗?小编整理民族乐器专题,详细介绍各种民族乐器!常见的民族乐器各类有:...阅读全文

西洋乐器图文介绍

[导读]西洋乐器有哪些?想了解各种类的西洋乐器介绍吗?小编整理西洋乐器专题,详细介绍各种西洋乐器!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阅读全文

古今弦鸣乐器图文详细介绍

[导读]弦鸣乐器有哪些?想了解各种类的弦鸣乐器介绍吗?小编整理弦鸣乐器专题,详细介绍民族乐器中的弦鸣乐器和西洋乐器中的弦...阅读全文

古代乐器图片及名称介绍

本专题乐器学习网小编为广大乐器爱好者带来中国古代乐器100种图片及名称,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八音”就是我国...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