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携圣彼得堡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青年艺术家倾情携手,激情澎湃地演绎了钢琴协奏曲《黄河》和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两部震撼人心的不朽经典,共同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切纪念、对和平的美好祝愿。
演出现场 中俄副总理分别致辞
这场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的中俄青年联合交响乐团音乐会,既是对5月8日晚于俄罗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厅举行的中俄青年联合交响乐团音乐会的精彩呼应,也是国家大剧院这个最具表率性的殿堂级艺术机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演出中具有特别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大剧院与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作为两国最具表率性的殿堂级艺术机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年份,也在对战争的纪念与反思中代表了艺术界的心声与行动。
当晚演出前,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分别发表了致辞。之后,捷杰耶夫大师携手我国杰出钢琴家孙颖迪,以及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共同完成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精彩演绎。这部作品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6人改编为钢琴协奏曲。其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更因史诗般的结构、高超的技巧以及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舞台上被演奏最多的一首中国作品。
赢得喝彩 中俄人民携手谱赞歌
值得一提的是,捷杰耶夫此番是继5月8日莫斯科中俄青年联合交响乐团音乐会后二度执棒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师亦将其满腔热情注入了这部承载了特殊时期的战火洗礼的伟大作品。而曾一举摘得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金奖的中国钢琴家孙颖迪,更是以行云流水、波澜壮阔的演奏,不仅带动了中俄艺术家的饱满情绪,同时也令所有在场观众为之动容、心潮澎拜。而对于有着共同情怀的两团青年艺术家而言,此番也是第二次携手诠释该作,他们以更加完美的配合以及昂扬的乐音,共同表达了战争时期中俄两国人民携手抵抗侵略、和平年代共同谱写生命赞歌的心声。尤其在乐曲最后一个乐章《保卫黄河》中,《东方红》和《国际歌》旋律的出现,更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两大主题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掀起了全场的高潮,也获得了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与喝彩。
音乐会下半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青年艺术家们在捷杰耶夫指挥下,深情诠释了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第六交响曲“悲怆”。柴科夫斯基在这部作品首演9天后便去世,作曲家生命行将结束时的孤独哀泣,经由捷杰耶夫的双手,在乐团各声部间进行了深入刻画。而两团的配合亦堪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