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当布拉格交响乐团奏出上音院长许舒亚近年新创作的交响音诗《韵》的美妙旋律,外国名棒牵手钢琴帅才孙颖迪谢幕,86岁“高龄”的上海音乐学院出色完成了在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系列演出,并以它的厚重、创新、精彩与年轻留给观众长久的回味。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已成功举办三十届,跨越五十多个春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一块文化品牌。历届“上海之春”中,上海音乐学院的“名校效应”已成为一大看点。依托音乐节越来越高的人气,这座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音乐学府不断焕发创造活力,交出年轻而鲜活的答卷,在当代中国音乐文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上海音乐学院系列音乐会近年从演出质量、呈现曲目和运作管理水平上都有很大提升,可以说“一年一个样”。尤其是在今年,演出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类型之丰富、运作之规范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上音系列音乐会通过“上海之春”这一平台,最大程度彰显了作为世界一流音乐教育和研究机构在创作、表演和评论方面的雄厚实力,以及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不断促进学院派艺术家和理论家更有深度的创造和更为深入的思考。
新作新人走出象牙塔
推广和介绍中国当代学院派音乐,尤其是作为中国新音乐创作重镇的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的代表性作品,向来是上音参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重要立意。今年,除了与国外乐团合作推出三部乐队作品外,由赵光教授作曲、上音音乐戏剧系师生表演的原创音乐剧《楼兰》,为中国本土学院派音乐剧面向新领域的探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而张旭儒教授作曲、上音打击乐团演绎的大型敲击交响诗《“司岗里”的呼唤》,体现了“本真与前卫的对话”以及艺术家面对现代性和原生态时的思考。这两场演出爆满的上座率和喝彩声,让人看到了学院派原创作品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在的群众影响力。
“上音优秀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囊括了王建中、赵晓生、叶国辉、尹明五、赵光、徐坚强、陈牧声等几代上音作曲系培养、活跃在当今海内外乐坛的作曲家的优秀交响作品,是对上音作曲家在中国新音乐创作的技法和观念方面的突出贡献与深远影响的一次回顾。这些作品不同程度体现了西方学院派技术与中国文化题材的交汇,但又巧妙地与作曲家的个人语汇和审美观念相融合。对于较为小众化的学院派音乐创作而言,走出象牙塔,获得更多与广大公众直接面对的空间至关重要。
本次上音系列音乐会的另一大收获是推出了由宁峰、顾晨、金朕弘和秦立巍这四位世界一流的华人弦乐艺术家所组成的 “龙四重奏”。它不仅代表了当今中国最高水平的室内乐表演,还致力于发掘鲜为人知的优秀室内乐曲目。音乐会曲目涵盖古今中外的四度弦乐四重奏经典,四位演奏家配合默契,整体音响熠熠生辉。尤其是著名作曲家叶小刚特意为之创作的新作《玛旁雍错》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第八弦乐四重奏》,风格严肃深沉、复杂凝练,四位演奏家的倾情诠释直入化境,令听者倾倒。
九院联演创下新模式
在本次“上海之春”亮相的上音系列音乐会共17台19场,涵盖多个不同题材与类型,并探索了多种有益的创新性艺术呈现、交流与合作模式。在以高水平的音乐表演艺术为主导的这一类型音乐会中,除了已连续数年举办的以上音本科和附中优秀表演专业学生为主体的“未来音乐家系列音乐会”、“春天的律动——上音民乐重合奏专场音乐会”和“烂漫五月之诗篇——上音女子合唱团合唱音乐会”外,汇集中国专业音乐院校中获得过国际国内重要奖项的青年演奏家的 “群英荟萃——全国九大专业音乐院校优秀学生音乐会”尤其引人注目。出席音乐会的全国九所音乐学院负责人均高度认可这一推出新人的模式,认为它无疑为今后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注入了新鲜血液。“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获奖选手音乐会”则推出了两位在去年举办的这一赛事中崭露头角的天才钢琴家金文彬和亨利·克莱默,这也显示了“上海之春”在未来将成为越来越多优秀演奏家职业生涯的辉煌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