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特设“人文精神奖”

更新时间:2018-08-29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特设“人文精神奖”

  继首届赛事后,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特设“艾萨克·斯特恩奖——人文精神奖”,颁发给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中,以音乐诠释人文精神的杰出人士。今年,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凯汉·卡勒伊朗籍音乐家共同获此殊荣。

  这支农民合唱团曾参演电影《无问西东》,在英美殿堂级音乐厅里获得鲜花与掌声

  在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的小水井山村里,存在着这样一支独特的合唱团。他们既可以唱响《彩云追月》等云南民歌,也能原汁原味地演绎西方巴洛克等风格的音乐。该团成员全部来自同一个村子的苗族农民,他们不曾受过专业的培训,在没有乐谱、没有伴奏、没有文献记载的情况下,一直口口相传至今。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成立于2002年,目前有成员60人。团中年纪最大的49岁,最小的16岁,以20-30岁的青年居多。团长张晓明告诉记者,村里另有一个小水井苗族农民老年合唱团。“唱歌对村里人来说已成为一种‘生态’。儿童长大到一定岁数,就会加入青年合唱团,等慢慢变老,则会自动加入老年合唱团。合唱团每一次在村里演出,全村人都会来看。”而整座小水井村的人口数,不过450人。

  能歌善舞的苗族人,会吟唱极具民族风情的本土歌曲,并不奇怪。可为何,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还能将西方歌曲演绎得如此纯正?原来,1937年澳大利亚传教士郭秀峰来到了村里,教会了当地人用美声唱法演唱西方经典歌曲。这段故事,经过改编后出现在了今年年初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中。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不仅出演了电影,也为电影演唱了歌曲《茨岗》。

  “当时村民们从西方传教士那里学到的演唱形态与技法,通过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到了今天。”张晓明表示,对于小水井的村民来说,音乐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眼下,合唱团的成员们白天干农活,一周里有三至四个晚上,聚在一起练习唱歌。他们不懂英文,能将英文歌唱得惟妙惟肖,完全靠一字一句的模仿与学习。此外,他们也会用汉语和苗语演唱中外歌曲。目前,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曲库里已有三四百首作品,语言和主题跨越中西。

  歌声中融入了苗族民间音乐元素,同时还能对西方歌曲进行精到诠释,让这支合唱团具备了不可复制的独特性。今年春节期间,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应美国纽约爱乐乐团、英国伦敦爱乐管弦乐团邀请,首次走出国门参加中国新年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的费舍尔大厅、英国皇家节日大厅等剧场里,他们唱响了《茨岗》《C小调合唱幻想曲》《哈利路亚》等世界名曲,以及《小河淌水》《长街宴》等云南民歌。异国观众热烈的掌声,让团员们感到无比兴奋。

  现如今,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的成员没有固定的商演收入。如果农民前来排演耽误了干农活,每人一天则能赚得100元的“误工费”。“艾萨克·斯特恩奖——人文精神奖”的降临,对合唱团的鼓励不言而喻。团长张晓明坦言,获奖奖金将用于合唱团未来的发展。

  这位伊朗少年曾经历战火与流亡,在丝绸之路室内乐团中重新找到心之所往

  凯汉·卡勒生于伊朗的一个库尔德族家庭,他7岁开始学习乐器,13岁已参加国家管弦乐团演出,此后从师学艺,钻研伊朗古典音乐,尤喜古典四弦琴。1979年伊朗发生战乱,父母担忧儿子前程,催促16岁的卡勒收拾包袱上路,只身逃亡。不久,一颗炮弹落下,炸毁了他的家园,带走了他的家人。

  从死神之手逃脱,背着四弦琴的少年,去向何方?何时才能再归故里?没想到的是,等到他再回故里,竟已是古典四弦琴仅剩的少数几位传人。原本打算安家立业,在伊朗教授行将失传的古典技艺,却因多年流亡海外而被严格监控。卡勒不得不再次离家弃国,与相爱的妻子天各一方。

  后来,凯汉·卡勒重新找到了他心之所往的地方。1998年,大提琴家马友友发起成立了非盈利性丝绸之路项目,旨在推动艺术家和学院间的合作以及跨文化艺术交流,也研究各种观念的出现与消亡。1999年,在马友友组织的一次丝绸之路项目音乐工作坊中,凯汉·卡勒、基南·亚梅、吴蛮、克里斯蒂娜·柏图等人相聚了。他们彼此合作愉快,也常常擦出火花,然后各自散去,回归日常。

  又是几年时间过去。受到911事件的激发,马友友决定将他们重新组合起来,并组成丝绸之路室内乐团,包罗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音乐人,成员多达近60位,创作及演奏包含各国元素的“丝路音乐”,并前往世界各地演出。在某种意义上,马友友的丝绸之路室内乐团旨在用音乐所代表的和平、合作以及国际主义精神,回应和对抗911事件的野蛮和暴力。

  除了在丝绸之路室内乐团里,与来自世界的音乐家们共同合作,凯汉·卡勒的个人成就也有目共睹。这个曾在战火中奔跑、背着四弦琴的少年,常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各类乐器。卡勒致力于将伊朗传统音乐结构,与库尔德丰富的民歌格式与旋律相结合。他曾为著名伊朗歌唱家穆罕默德·雷扎·沙贾里安、沙拉姆·纳泽里作曲和伴奏。目前卡勒定居于美国,有两首作品获得了2004年格莱美奖的提名。2006年,他与土耳其巴拉玛琴大师埃尔达尔·埃尔津詹合作,完成上演土耳其和波斯风格的音乐专辑《风》。

  据悉,“人文精神奖”并非为比赛选手而设立,也并不局限于音乐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从默默无闻的老师到诲人不倦的音乐家,甚至到各行各业的不同从业者,任何以其自身行动为传播、传承音乐而努力之人都有机会获奖。这一在其他任何音乐赛事中都未有过的举措,旨在从更广义的人文角度,弘扬音乐艺术这一永恒的主题。正如艾萨克·斯特恩本人终身秉持并践行的信仰——音乐让世界更美好。

  让我们向所有纯真、朴实、甘于寂寞的音乐人以及音乐教育者,还有不断追寻音乐梦的人们致敬。

本文标签

小提琴比赛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中国音协音乐考级信息大全

【导读】乐器学习网小编关注到很多喜欢音乐的网友资讯关于音乐考级的信息,特别是乐器考级信息,今天我们创建一个中国音协考级专...阅读全文

全国最新的音乐会演出资讯

【导读】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很多家长或音乐爱好者必较关注专业的音乐会资讯,因为能够现场聆听专业的音乐会既能净化心灵激发兴...阅读全文

乐坛趣事,乐坛大事记!

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乐坛纪事专题,分享古今史外乐坛上面的大事;什么是乐坛呢,乐坛的范围很广,不仅是指流行音乐,还包括古典音...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