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叶光照:像田间耕作一般修炼陶笛

更新时间:2017-03-23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继《与大自然亲密接吻吧陶笛畅想家》《聆听那些年的感动陶笛动漫穿梭机》《陶笛时光机》《陶笛留声机》系列专辑后,叶光照带领YGZ团队为大家特意打造了“爱尔兰哨笛之爱”系列国内第一张爱尔兰哨笛原创音乐专辑,除了爱尔兰哨笛外,他还精通陶笛、葫芦丝、巴乌等乐器,而提起他的陶笛演奏的风格更是千奇百怪,在他这里陶笛似乎被演绎的无所不能,打破了普通人对陶笛单一音乐风格理解的桎梏,而在他的专辑里,你总能收获意外和惊喜!在陶笛音乐多样化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在陶笛的国际推广及传播方面功不可没。

  作为90后出生的他,对音乐的敏锐似乎让常人无法理解。在别人眼里一段小小的嘈杂声,而对于他来讲那就是一段音乐,厨房里叮叮当当锅碗瓢盆的声响就是一段唯美的小旋律、北京街头麻辣烫串串小摊前大家有说有笑吃美食的场景就是《麻辣烫变奏曲》,许多时候他的灵感就是这么来的。除了这些他还关注许多年轻人未曾在意的事物,他有着天生的好奇和敏感,许多陶笛爱好者喜欢上陶笛,大抵是因为受日本陶笛作曲家、演奏家宗次郎大师作品《故乡的原风景》的影响,就像宗次郎大师那缕经典的大胡子以及长发更增添了神秘感,听他的作品总能让人联想到某种深远意境,而在意境之外永远是给大众一个自由的联想空间,而宗次郎大师就是用陶笛在耕作土地与空气。

  耕作,耕种田地,大概就是对土地地热爱和耕作地辛劳与期望最经典的写照了他们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是耕作有了人类赖以存活的基础,发展到现在耕作更是代表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种素洁、纯朴的内心,报守对古老文化传统的敬畏;用耕作这个字眼来形容陶笛最合适不过;同样我们的陶笛也是泥土烧制的闭管类哨口乐器,与大地的关系最密切了,耕作陶笛、耕种陶笛音乐,都是一种对大自然本能的景仰,在这里我尤其推荐耕作式的演奏陶笛方式,最能耕作陶笛音色魅力、焕发活力的方式。也许提到耕作大家可能会对我说:宗次郎老师就是再用陶笛耕作土地和空气,没错,听到宗次郎大师的陶笛作品就会肃然起敬,像宗次郎这样一位元老级的大师正是在用心耕作音乐,因此音乐才会百听不厌、百听不腻。

  耕作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用耕作式的传统方法演奏出来的音乐也就是原生态音乐。原生态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等;在这里其实就是原汁原味的演奏方法,最本真最质朴的演奏,一切都是随性的演奏区别于矫揉造作的刻意行为,原生态的演奏方法并不是以过多的技术性难度征服听众,它不刻意讲究所谓的高难度以及炫技这样的手段,原生态的音乐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我只是加入了最简单的一些如滑音、颤音这样的技巧,根据需要灵活加入合适的演奏技巧,(滑音打音叠音指颤音花舌等技巧),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像一杯从农场刚刚挤出的牛奶,虽然营养价值极高,但若要真正让人直接饮用,恐怕大家都不太愿意直接饮用,而这杯牛奶需要过滤、杀菌、加入阿斯巴甜等现代工艺勾兑之后,大家才更乐意争先恐后的与家人、朋友畅饮.”我还是建议技巧性的东西并不是加的越多越好,要根据乐曲的需要灵活添加,越少越好!技巧多了之后就像这杯牛奶的添加剂,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破坏了其营养价值,陶笛是一件非常有灵性的乐器,想让其韵味淋漓尽致的展现,那就应适当的加入技巧。

  学陶笛正如耕作一般,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再加上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耕耘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耕作精神似乎也成了一种奢侈品,人们过多的追求外在的诱惑,忽略了对本心的培养,不论是不忘初心也好还是怀旧也好,都代表着人们对于古老传统的守护和尊敬,一种源于内心的本真,而演奏任何乐器其实都是需要发扬这种耕作精神的,陶笛也不例外,我们耕作陶笛,通过陶笛耕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其实这也是耕作,在古代人们通过打制出的石器工具来耕作,通过灌溉、施肥来保证土地所需的营养,而我们的陶笛也是如此,在许多的音乐作品里我们其实都能听到那些让人如痴如醉的音乐,而仔细听的朋友就不难发现,其实许多一流大师的吹奏,并没有加入太多的所谓的高难度技巧,但却让人们不由得眼前一亮,瞬间被这天籁之音折服,其实陶笛就是来自天地间具有灵性的泥土类哨口乐器,如果想吹出最地道的陶笛音乐来,就应该最大程度的减少技巧的使用,众所周知,技巧不是目的,而是表现手段,好的作品绝不是靠一连串的技巧来博取众人的喝彩的,在于演奏者整体韵味把握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的使用技巧,而学院派的演奏家的演奏又似乎太过正统有时候显得规规矩矩,并不耐听,甚至听久了反而又觉得太古板;这就好比一杯牛奶,如果不加入适当的工艺大家也一定不太乐于接受,因为牛奶本身是青涩的,而加入了适当的工艺后就好喝多了,相反如果过多的加入工业上的一些药品,反而会影响牛奶的品质,并且对人自身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陶笛更需要一些本真质朴的东西。

  放眼熟悉的山野,一片片,一洼洼,一川川,一畈畈,绝非大集体时的千篇一律,而是,各式各样,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好一派新气象。土地上的自然面貌本身就富有超强的画意,而人们的耕作更富有时代的诗情。解决温饱的人们,生活也真正的诗情画意起来。土地,我也“躬耕”过。它深刻而内涵,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人类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就像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懂得土地,耕作,和生活的作者才会写出内核鲜明,暗含真谛,撼动人心的佳作。俄国著名诗人列宾就非常热爱土地、热爱耕作,所以,他的作品才富有激荡灵魂的震撼。土地就像他的稿纸一样,鉄犁就像他的笔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对于他来讲,在土地上的耕作和在稿纸上的创作一样的有趣和意义,一样的热爱和重要。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看来,土地,并非农民专有,是人,都会热衷土地,爱护土地。

  很多时候看到人们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在天地间耕作,创造出不同的耕作视觉和收获,你不难发现他们怎样匍匐到土地上,田园里,特别是和孩子、妇女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做一切耕作劳动,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研究土地翻新,如何保水,播种的深浅,锄草的时机,防虫治害,抗涝抗旱,收割回仓。这些,就像一位位伟大的诗人在土地上转动文字的魔方,创造一首耕种的杰作一样,绝妙而精细,也是一个自然而然、须从客观的过程,他们只能如此,融化在耕作的过程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如干年后,当他们不舍的走到生命的终点,仍然不忘在山坡上、树林中、花丛旁安静地躺在土地里,披一撮泥土,永久的守望着这座山,这片土地,这个村子,守望着一代代老去一代代新生的家园故土。

  仅凭一时、一份的好奇和喜悦,是种不好耕地的。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耕种的艺术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纤弱和虚假,耕作出极品佳作。

  一个人只有热爱你的土地,懂得爱护你的土地,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大千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非凡的发现,才有可能激荡灵魂和灵感、思想的升华,捕捉到什么,而后深深的感悟。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土地热情、辛勤劳作的愿望和撼动人心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才会有心的、灵的飞跃和升腾。

  他们满怀对大地的热爱,眺望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那群黑黢黢的汉子们,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那个老者。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爱的土地上踩出、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爱的稿纸上研究,论证,创作了不朽的作品……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潜心修行陶笛中逐步提高对陶笛各方面的演奏技巧,将最纯正、古朴的音色魅力呈现给世人,愿大家在陶笛的美妙音色中快乐的工作、生活。

  ————叶光照于北京珠江绿洲小区

  

本文标签

叶光照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中国音协音乐考级信息大全

【导读】乐器学习网小编关注到很多喜欢音乐的网友资讯关于音乐考级的信息,特别是乐器考级信息,今天我们创建一个中国音协考级专...阅读全文

全国最新的音乐会演出资讯

【导读】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很多家长或音乐爱好者必较关注专业的音乐会资讯,因为能够现场聆听专业的音乐会既能净化心灵激发兴...阅读全文

乐坛趣事,乐坛大事记!

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乐坛纪事专题,分享古今史外乐坛上面的大事;什么是乐坛呢,乐坛的范围很广,不仅是指流行音乐,还包括古典音...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