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让交响乐讲中国和重庆的故事

更新时间:2014-10-14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交响乐来自西洋,但到了中国,它就该说汉语,讲中国土地上的故事。”10月12日,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乐季正式启动,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杜鸣心、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等多位著名作曲家应邀来渝。谈到交响乐季与重庆交响乐,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讲好中国故事、重庆故事,是交响乐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交响乐很深情,别怕“听不懂”

  谈到交响乐,人们的反应往往是“听不懂的高雅艺术”,但在傅庚辰看来,交响乐离大众其实并不遥远。有一些交响乐作品让人“听不懂”,是因为在创作方面存在不足。

  “交响乐的魅力,很大部分在于音乐的旋律。”傅庚辰曾经多年潜心研究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交响乐大师的作品,他认为,抓住听众的,正是那些优美隽永的旋律。通过一个个音符,将作曲家的感情传递到听众心中,引起超越时空的共鸣。

  而在中国,交响乐这个“外来户”要让人听得懂,还需要讲中国故事。何占豪是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他表示,《梁祝》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西方音乐形式和中国民族音乐话语的结合,“说的是中国的民间故事,大家都爱听。”

  傅庚辰和何占豪都强调,交响乐并不神秘。只要创作者坚持使用群众听得懂的音乐语言,讲述人们熟悉的故事,大家就会发现,交响乐能够滋润心灵,更能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围。

  重庆这座城,有很多交响乐好题材

  说起重庆交响乐,86岁的杜鸣心激动地说起了重庆方言:“我喝着嘉陵江的水长大,在这里接受了音乐启蒙教育,重庆有很多交响乐的好题材!”

  1939年,11岁的杜鸣心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从战时保育院选拔到重庆育才学校,师从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学习音乐。后来,他写下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经典作品。在他眼里,重庆作为战时首都,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川江号子等富于巴渝特色的地方音乐,又为交响乐创作提供了独特的“重庆印记”。

  这一看法得到了中国交响乐季艺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的印证。唐建平表示,重庆市歌剧院(重庆市交响乐团)创作的交响乐《长江》、歌剧《钓鱼城》等带有浓郁“巴渝风”的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届交响乐季,是让外界认识重庆交响乐的良好契机。”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表示,目前,重庆的交响乐氛围还不算浓厚,而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乐季这道音乐盛宴,将为重庆的交响乐带来一个新的良好局面。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中国音协音乐考级信息大全

【导读】乐器学习网小编关注到很多喜欢音乐的网友资讯关于音乐考级的信息,特别是乐器考级信息,今天我们创建一个中国音协考级专...阅读全文

全国最新的音乐会演出资讯

【导读】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很多家长或音乐爱好者必较关注专业的音乐会资讯,因为能够现场聆听专业的音乐会既能净化心灵激发兴...阅读全文

乐坛趣事,乐坛大事记!

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乐坛纪事专题,分享古今史外乐坛上面的大事;什么是乐坛呢,乐坛的范围很广,不仅是指流行音乐,还包括古典音...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