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唱腔婉转动听,土家山歌则充满了原始生命力,要将它们完美地嫁接在一起,这可能么?事实证明,从首演起,就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导演张曼君介绍,在创作中,剧组将土家族特有的风俗融入剧情中,土家独有的毛古斯舞蹈,成为阿朵考验心上人而摆下的“迷魂阵”,舞者身披茅草,行进间队形变幻莫测。阿朵母亲为其驱邪,巫师的衣饰、舞蹈和吟唱都充满了神秘气息,“哭嫁”场景更是一唱三叹,让人对土家族文化不禁充满向往。而男女主人公在“女儿会”中一见钟情对唱情歌,女主角违心出嫁时上演“哭嫁”,又将音乐和剧情融合在一起,嫁接得不露痕迹。
个性的土家文化和温婉的黄梅戏唱腔有机结合,得益于对经典的湖北利川传统民歌《龙船调》的创新运用。张曼君说:“该剧用观众耳熟能详的音乐,带着黄梅调唱山歌,在两者和谐呈现的同时,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的黄梅戏。”
张曼君形容,“虽然一块是猪肉,一块是咸鱼,但一锅炖出来,肉有鱼的鲜味,鱼也有肉的鲜味。”很多黄梅戏迷担心唱腔会因为嫁接了土家山歌而变味,张曼君表示,剧中的唱腔绝对是百分百纯正的黄梅戏唱腔,戏中对《龙船调》进行了变调处理,所有的独唱、合唱和伴唱,百分之八十用的都是耳熟能详的黄梅唱腔,黄梅戏迷一听就有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