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陈三五娘:戏曲与交响音乐融汇

更新时间:2013-05-07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

  4月28日,北京国家大剧院,这一全新的舞台形式让观众眼前一亮——千年南音“邂逅”现代交响乐,中西合璧的艺术形式将闽南人家喻户晓的陈三和五娘这对才子佳人争取自由恋爱的浪漫爱情喜剧,进行了全新的演绎。

  大型交响南音《陈三五娘》是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继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并邀请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台湾南管大师卓圣翔,编剧涂堤,国家一级演员、戏曲梅花奖得主吴晶晶共同编创演出,福建艺术家吴红霞担任总导演。

  成功首演后,交响南音《陈三五娘》的创作经验与艺术手法在业界引发热议。专家学者齐聚中国艺术研究院,对于该剧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交响乐创作的民族化问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音乐语言如何民族化

  交响南音《陈三五娘》是以南音、高甲戏《陈三五娘》为基础全新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作曲家何占豪告诉记者,当初创作这个作品时有两个标准,一是为了让当代的听众喜欢,吸引现代听众,特别是年轻听众;二是希望本来很喜欢听南音的老观众也喜欢,这样才能够算是成功的。“民族音乐要现代化,我们对古代的东西要深入学习,对外国的东西也要深入学习。”何占豪说。

  作为中国音乐、戏曲的活化石,南音在闽南、台湾地区是家喻户晓的音乐与戏曲表演形式。而交响乐是西方音乐非常传统的、正统的表现方式。今年恰逢南音进京演出300周年——300年前,南音进京演出,被康熙皇帝赐名“御前清曲”,300年后,南音再次进京,不同的是,千年古乐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著名作曲家傅庚辰感慨,这场音乐会给听众的一个很大启发,就是它的音乐语言。他认为,从《梁祝》到《陈三五娘》,何占豪走了一条音乐语言民族化的成功之路。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路应昆认为,要让传统音乐活起来,有很多种不同的做法,可以尝试很多不同的模式,思想包袱不要太重。在这个方面,该剧是很有意思的一次尝试。

  85岁的老作曲家杜鸣心听了音乐会后很受触动。他感慨,要善于用本民族的语言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反映中国人的生活和生存状态、表达中国人民的感情,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才能在世界音乐殿堂中留下真实的声音。

  艺术家要在“天地”间行走

  《陈三五娘》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这次在创作上又做了一些改变。“南音的音乐很美,演唱形式也很美,但是太程式化了,不太适合当代人的感情需要,所以我要改变它,但是又怕改变不好被人骂。因此,我请人介绍了有创新精神的台湾南音能手卓圣翔,新编的唱段由他来写。我又根据现代人对人物的理解,重新编排节奏,尽可能地不要改音高。”何占豪说。在他看来,任何艺术都是发展变化的,戏曲也不例外,但改革要遵循真情实感的艺术创作规律与原则。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中国音协音乐考级信息大全

【导读】乐器学习网小编关注到很多喜欢音乐的网友资讯关于音乐考级的信息,特别是乐器考级信息,今天我们创建一个中国音协考级专...阅读全文

全国最新的音乐会演出资讯

【导读】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很多家长或音乐爱好者必较关注专业的音乐会资讯,因为能够现场聆听专业的音乐会既能净化心灵激发兴...阅读全文

乐坛趣事,乐坛大事记!

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乐坛纪事专题,分享古今史外乐坛上面的大事;什么是乐坛呢,乐坛的范围很广,不仅是指流行音乐,还包括古典音...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