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音乐剧原创之梦依然遥远

更新时间:2013-05-07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
 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一部与世界经典音乐剧媲美的原创经典?——在中文版《妈妈咪呀!》和《猫》的超高人气席卷之下,很多人在心里埋下了这样的期待。

  4月30日,作为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一部首演的新作,原创音乐剧《楼兰》收获好评一片。这部从演员到乐队都由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组成,编导、舞美等主创均由青年艺术家担纲的作品,被赞许为“比许多国内大制作的音乐剧要诚意和专业,让我们看到了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希望”。

  《楼兰》展示了年轻的创作力量,但不得不正视的是,已走过近30年历程的中国音乐剧,原创之梦,依然遥远。如何让音乐剧走进大众,进而“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唱出心中的歌”?《楼兰》首演期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举办了“音乐剧发展论坛”,中外音乐剧研究和剧院管理的专家学者、资深从业人士就此展开讨论。

  不能匆匆“原创”、草草收场

  一位乐评人曾感慨,中国观众喜欢《猫》《剧院魅影》,却对本土音乐剧不感兴趣。为什么?这位乐评人说,30年来中国音乐剧没有产生一部真正在市场上叫得响、长演不衰的作品,我们本土制作还处在“婴儿期”。

  不仅仅是创作,中国音乐剧的市场环境、运营模式、人才储备都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欧美,音乐剧早已形成演艺产业,拥有众多从业者和成熟的运营规范。在亚洲,日本、韩国通过改编创作、本土化制作等方式,音乐剧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之外新的世界音乐剧中心。

  业界急切盼望一部能写入经典的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诞生。而曾策划制作《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经典音乐剧韩文版的韩国音乐剧制作人裴成赫却给“原创热”泼了盆凉水。他说,韩国每年上演的原创音乐剧平均有180多部,只有十分之一能得到观众的喜爱。急于呈现给市场,结果匆匆创作,草草收场,给韩国音乐剧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原创音乐剧,但中国目前的情况更适于培育制作团队、培养演员。通过版权引进和制作,更多地促进共同制作,学习好的经验和技术,培养本国的艺术家和艺术导演。边学习、边发展,也许才是最好的方案。”裴成赫建议。

  学了就要学“全套”

  事实上,用经典打开大门,在本土化的复制中培育市场,是日本、韩国音乐剧发展都走过的道路。日本四季剧团更是其中的翘楚。

  日本四季剧团驻中国代表王翔浅介绍,实行“长期公演”制度是四季剧团的首要特征。从《猫》到《剧院魅影》,再到《狮子王》,四季剧团把长期公演做到了极致。从1998年至今,《狮子王》已上演15年,始终保持着90%以上的上座率。而成立60年的四季剧团,从创办之初经历过150人的上座低迷,到2010年全年观众超过300万人次,营业收入16亿元人民币,早已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音乐剧表演团体。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中国音协音乐考级信息大全

【导读】乐器学习网小编关注到很多喜欢音乐的网友资讯关于音乐考级的信息,特别是乐器考级信息,今天我们创建一个中国音协考级专...阅读全文

全国最新的音乐会演出资讯

【导读】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很多家长或音乐爱好者必较关注专业的音乐会资讯,因为能够现场聆听专业的音乐会既能净化心灵激发兴...阅读全文

乐坛趣事,乐坛大事记!

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乐坛纪事专题,分享古今史外乐坛上面的大事;什么是乐坛呢,乐坛的范围很广,不仅是指流行音乐,还包括古典音...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