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作曲家为啥不太愿意写歌曲

更新时间:2013-05-04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spring

  作曲家为啥不太愿意写歌曲 ——“海上新梦”能否转换思路激发音乐人参与热情

  上海音协副主席余震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指出:专业界人士对歌曲创作不重视,已成为普遍现象,“如今写歌的充其量只能算是音乐人,写交响乐的则被称为作曲家。所以,学作曲的都想成为作曲家,对歌曲创作有点不屑一顾。”

  “上海之春”的第七次“海上新梦”音乐会日前在上海音乐厅演出。本次推出的新作为7首艺术歌曲和5部管弦乐作品,大多呈现了不错的水准。这些作品来自委约和征集两条渠道,作者既有“90后”的音乐学院学生,也有年逾八旬的老作曲家。记者也了解到,虽然“上海之春”年年力推新作,但征集新作却困难重重,由此直接造成佳作遴选空间局促的状态。

  这次的“海上新梦”音乐会,从去年6月起就面向全国发出征集通知,到今年3月进入评审阶段,收到的艺术歌曲却只有20多首。上音作曲系主任叶国辉则认为,通过征集固然是激励创作的一种手段,却并非是作品体现价值的唯一渠道,如今的作者还要考虑作品是否能入选、公演后是否能传播、传播后是否能产生商业价值……所以,新作征集必须构成后续机制,才能激发作者踊跃投稿的积极性。

  入围“海上新梦”演出的新作,稿费已在逐年提高,但与社会上商业委约的稿费动辄1分钟1万元、1首歌10万元相比,还是差之甚远。因此,较有知名度的作曲家,至多经再三动员“友情参与”,一般都不会主动投稿。尽管征集资源严重匮乏,但是,“海上新梦”还是严格把握质量,反复审听为数不多的应征作品,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经进一步完善后再进行排练和演出,这也使得昨晚的这台“海上新梦”音乐会,整体质量依然得到保证。但是,仅仅通过一台音乐会力推新作,在呈现方式上确实有点单一甚至乏力。如今,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多,如果能够转换一成不变的思路,以社会分工、专业运作的做法进行征集和委约,那么,无论是作者的参与热情、应征数量以及传播效果,肯定都会发生很大改观。 新民晚报资深记者 杨建国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中国音协音乐考级信息大全

【导读】乐器学习网小编关注到很多喜欢音乐的网友资讯关于音乐考级的信息,特别是乐器考级信息,今天我们创建一个中国音协考级专...阅读全文

全国最新的音乐会演出资讯

【导读】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很多家长或音乐爱好者必较关注专业的音乐会资讯,因为能够现场聆听专业的音乐会既能净化心灵激发兴...阅读全文

乐坛趣事,乐坛大事记!

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乐坛纪事专题,分享古今史外乐坛上面的大事;什么是乐坛呢,乐坛的范围很广,不仅是指流行音乐,还包括古典音...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