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新京剧复古出新谋自救

更新时间:2013-04-27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spring

  “以宫廷戏楼取代剧场布景、恢复宫廷秘本原貌的《昭代箫韶》、多媒体嫁接梅派经典《太贞外传》的《梅兰霓裳》将先后亮相。前者复古后者出新,京剧人展开自救。”

  被边缘了多年,京剧黑发观众中能够听得出韵味,分得清流派的人少之又少,曾经那么美好的唱念做打和文化底蕴为什么就没有人看?如何让古典精髓不散,又能偶尔出一下现代的神?于是有了新编历史剧甚至新概念京剧。近日,北京京剧院和中国戏曲学院各有一台“新”作进入创作阶段——以宫廷戏楼取代剧场布景、恢复宫廷秘本原貌的《昭代箫韶》将于5月7日起登台长安大戏院,多媒体嫁接梅派经典《太贞外传》的《梅兰霓裳》则于5月17日、18日亮相梅兰芳大剧院。前者复古后者出新,两剧不仅没有跨界导演介入,主创更皆是京剧界资深专家,且看京剧人如何自救。

  《昭代箫韶》

  【掌故】

  《昭代箫韶》是清代宫廷大戏之一,所述的杨家将故事与民间流传截然不同。升平署是清宫内廷的文化主管机构,收藏了明清两代宫廷京昆、乱弹剧本一万多册和大量的相关历史档案与戏曲文物。此次的排演本是从一百二十一本的清宫乱弹秘本中精选辑成,完全尊重历史文献,未加一字删改修饰。主要讲述的是杨家将为救家人盗取宝马,从而与朝中奸臣产生矛盾的故事。

  【今昔】

  大幕拉开,舞台上全然不见昔日剧场布景,取而代之的是金碧辉煌的宫廷戏楼,“生平叶庆”的匾额高挂舞台上方。除演员外,乐队、捡场等都是一副清代宫人装扮,俨然当年宫廷演出的气派。通常居于舞台一侧的乐队更是被搬到了舞台正中,编制上也没有了二胡、铙钹和月琴,这些缩减也都是根据清宫演出样式考究而出的。就连上下场门的挑帘人的动作规范和力度也经过了专家的严格训练。

  【点评】

  无论是剧场演出还是未来在颐和园戏楼的驻场,《昭代箫韶》全面复古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让现代观众见识老式年间的演出模式,充斥舞台每一个角落的规范和考究恐怕会是对现在日益粗糙的舞台艺术的一个精致范本。

  《太贞外传》

  【掌故】

  梅兰芳蓄须明志在上海家中授徒、作画时,让少年时期的梅葆玖反复听的唱片便是这出多年来鲜有人演出的《太贞外传》。1930年到1936年,六大唱片公司对这出唱腔音乐、舞美构思、扮相行头、舞蹈表演都有显著创新而红极一时的梅派名剧一拥而上,录制出版了11张唱片,创下了纪录。学梅派的人更是无一不会《太贞外传》。

  【今昔】

  去年,黄金搭档于魁智和李胜素曾联手复演过《太贞外传》,今年应母校之邀,他们将在国戏副院长周龙全新探索的《梅兰霓裳》中与多媒体相携重解这一梅派巅峰之作。演出将通过视频、音频与演员现场表演互动的形式,在舞台上再现从梅兰芳到梅葆玖,再到梅派第三代、第四代传人教学传承的全过程。届时,三维动态捕捉系统将再现梅兰芳盛年时的曼妙舞姿。周龙表示,“同近些年很多大制作戏曲相比,《梅兰霓裳》的布景非常简练,多媒体影像绝不会影响演员的唱念做打,目的为了与舞台简约的实景和演员的表演形成3D环绕的效果。

  【点评】

  从初创时的四本连台本戏到上世纪90年代一晚上演完的新编古装戏,再到现在常常是以折子戏面貌出现,《太贞外传》在不同年代不同的演法也折射出京剧市场的窘境。这出探索之作如果能在告慰可敬戏迷的同时,引领非戏迷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剖解梅派艺术,破解口传心授的秘密,或许也是一次传播层面的胜利。(北京青年报/郭佳)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中国音协音乐考级信息大全

【导读】乐器学习网小编关注到很多喜欢音乐的网友资讯关于音乐考级的信息,特别是乐器考级信息,今天我们创建一个中国音协考级专...阅读全文

全国最新的音乐会演出资讯

【导读】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很多家长或音乐爱好者必较关注专业的音乐会资讯,因为能够现场聆听专业的音乐会既能净化心灵激发兴...阅读全文

乐坛趣事,乐坛大事记!

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乐坛纪事专题,分享古今史外乐坛上面的大事;什么是乐坛呢,乐坛的范围很广,不仅是指流行音乐,还包括古典音...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