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至6月,“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天蟾逸夫舞台演出季”将开启第二轮,汇集上海京剧院李军、王珮瑜,上海昆剧团计镇华、张铭荣、张静娴、岳美缇、梁谷音、蔡正仁、谷好好、吴双、沈昳丽、黎安、余彬、袁国良,上海沪剧院茅善玉,上海越剧院钱惠丽、单仰萍等名家和多位优秀青年演员,联袂带来75场精彩纷呈的演出,为广大观众奉献上不同剧种的“精品”与“名角”。同时,演出季依旧坚持推出公益场演出,以“亲民”的票价和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回味传统 重逢经典
说起“到天蟾看戏”,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看传统老戏,此番京昆名家将与新人同台献演多出传统老戏,既能满足“老戏迷”与经典剧目“重逢”的渴望,又能满足“新戏迷”探究传统的好奇。
从今年4月至明年1月,由王珮瑜领衔的“余脉相传——传统骨子老戏展演”将陆续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十个月连续呈现十台经典老戏,其中《朱砂痣》、《琼林宴》、《审头刺汤》将首先与观众见面;“流派峥嵘”专场演出是李军对杨派老生艺术的集中展示;而以计镇华、张铭荣、张静娴、岳美缇、梁谷音、蔡正仁、谷好好、吴双、沈昳丽、黎安、余彬、袁国良、翁佳慧、罗晨雪等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上昆人,将历时5天呈现两台大戏、三台折子戏,其中由老艺术家挑梁的《泼水》、《评话》是首次与上海观众见面;《见娘》在近年已极少演出,此次由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担纲主演。同时,由青年艺术家黎安和沈昳丽全新演绎的《占花魁》在传承的基础上对剧本和人物表演注入了新的理解。
新戏新意 探索新路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烟锁宫楼》脱胎自唐代笔记小说《本事诗》,是上海昆剧团与台湾国光剧团首度合作的原创作品,由台湾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编剧、李小平执导,上海昆剧团沈昳丽、余彬、罗晨雪担任主演,尝试了戏曲的“现代化”革新:不改变戏曲的表演身法、叙事基础和形式格律,而是从内容上的“现代”,通过传达和表现普世价值或观念,使戏曲成为情感载体获得与观众的共鸣。
2013年4月25日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五十周年,适逢今年也是上海沪剧院建院六十周年。上海沪剧院将集中“四代”名家、新秀,邀请著名导演陈薪伊执导,以戏曲独特的艺术风格呈现这一经典之作。
纪念越剧改革70周年压轴大戏《舞台姐妹》则将汇聚各路明星竞相登台,此次排演的《舞台姐妹》,在保留原故事精髓的同时,对舞台呈现进行了全新的创排。除原剧领衔主演钱惠丽、单仰萍再度携手外,江浙沪越剧名家均将联袂登台,蔡正仁、孙正阳、茅善玉、梁伟平等戏曲表演艺术家倾情加盟,上海越剧院更将呈现“九代”同堂的舞台盛况。(解放牛网/谢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