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琴
发明调音二胡获得国家专利
说起专利号为200720123762的可调音二胡,老人笑了。“当时,我想制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要到四川音乐学院去请教周钰教授,就先拿了一把二胡样品到成都去,希望得到一些制作提琴的资料。”
周钰教授是通过朋友引荐的,见面前两人并不认识。卢联合决定要拿一件“拿得出手的东西”前往成都,他多年前在与二胡演奏者交流时发现,大家多因二胡发音的蟒皮经常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苦恼,于是潜心制作了二胡蟒皮调整装置(即可变音二胡),此装置应用在异常气候条件下演奏时,可以根据情况用手上下滚动滚花轮,以调节琴盖蟒皮内表面边缘与琴筒口端面相接触的松紧度,使二胡达到音质的最佳状态,当然这用到了他的钳工技术。
与很多东西“热胀冷缩”原理不同,蟒皮的特点是“热缩冷胀”,到了气温低的北方,蟒皮就变得松弛,听起来就会显得悲伤。但是传统二胡并不能调整蟒皮的松紧,通过他发明的装置,使二胡的音质更加美妙。另外琴筒上开有两个带拉门的条形音窗,根据演奏的不同曲目可以打开或关闭拉门,以调节不同节目的音色。
卢联合也因此发明获得专利。
练琴
70岁通过了小提琴演奏十级
作坊墙上挂着卢老考取小提琴十级而获得的证书,颁发证书的日期是2005年,“我拉二胡和提琴,以前从没有想到过要去考级。”
10年前,当卢联合在大堰地区已成为“名人”后,有人问,“请问老人家小提琴演奏达到几级?”“应该十级。”“考过证书吗?”“没有考过。”“没有考过证书,你怎么知道是十级?”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让一直在音乐道路上坚守的他放在了心里。此后,卢老便开始闭门练琴,凭着娴熟高超的小提琴演奏技巧,70岁时他获得了小提琴演奏十级的殊荣,“我可是一次就直接过了十级哟!”
拆琴
为提高技艺拆解意大利提琴
卢联合指着那些材料和半成品介绍说,这是琴筒、琴皮、琴杆、弓子、琴弦,二胡的好坏跟木料的选择有很大关系,黑檀、黄檀和红木是制作二胡的上佳材料,琴筒、琴皮、琴弦的选料都有讲究。
几年前,他开始研究小提琴的发音,更是把所有收入投入到乐器制作的钻研上。为了探究外国小提琴与国产小提琴发音的不同,他曾花3000多元托朋友购得一把意大利小提琴,硬是将这把小提琴拆了装,装了拆,进行20多次的实验,反复地对琴板、厚度、材质、制作工艺进行探究。前几个月,卢联合在作坊里不停忙碌,现在一把达到舞台专业演奏级的小提琴,估价40万元。
卢联合的可调音二胡专利申请成功后不久,参加了全国科技成果发明展示会,卢联合说,当时武汉一家商贸公司曾找上门来,出价1200万元,但后来因为一些意外情况没有成交。老人坦言,后来少人问津了。因年时已久,记者难以进一步核实当年的专利交易情况。
卢联合现在的小作坊,10天左右的时间可以制作出一把可调音二胡,一把可以卖到几千元。他说,赚钱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为了满足自己从小的爱好。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大渡口区大堰村,卢联合向记者展示可调音二胡和自己制作的小提琴。本组图/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