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叶松荣性别:男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分类:音乐学
叶松荣 男,文学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教师。
兼任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二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协音乐理论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福建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博导。
主要致力于西方音乐史学、音乐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全国艺术科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中国人视野中的欧洲音乐”、“断裂与失衡——中西视野下的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的局限性分析”、全国教育科学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音乐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研究”以及多项省级以上合作项目。科研成果曾先后三次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立),一次二等奖(独立),四次三等奖(独立),其专著《断裂与失衡——中西视野下的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的局限性分析》获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等级待教育部公示)。
主要代表作:
专著:1、《断裂与失衡——中西视野下的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的局限性分析》(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5月)、2、《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中国人视野中的欧洲音乐》(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已再版六次)、
3、受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委托,主编全国高师本科教材《西方音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论文:1、《关于西方音乐研究中的认识问题》(载《人民音乐》1997年10期)、2、《论欧洲各国音乐文化的相互交融与价值评估》(载《音乐研究》1997年第2期)、3、《构筑与求解——关于音乐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载《人民音乐》2001年第7期)、4、《关于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特色的思考》(载《音乐研究》2005年第期)、5、《论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创新问题》(载《音乐研究》2000年第3期)、6、《广博·深刻·特色·创新——中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的质量意识探讨》(载《中国音乐学》2009年第1期)、7、《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问题的商讨——答钟子林教授》(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8、《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可行性探讨》(载《音乐研究》2010年第5期)、9、《社会实践是检验我国现代音乐创作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载《人民音乐》2011年第4期)、10、《学科发展的瓶颈——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局限探讨》(载《音乐艺术》2012年第1期)、11、《论于润洋西方音乐史学研究中的理论建构》(载《音乐研究》2012年第1期 )、12、《于润洋专业音乐教育思想的理论阐释——为庆贺恩师于润洋教授八十华诞而作》(载《天籁》2012年第3期)、3、《“新音乐”创新观念的构建与缺失——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的局限性分析之一》(载《音乐研究》2006年第3期)、14、《“新音乐”作曲新技法的频繁更替——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的局限性分析之二》(载《人民音乐》2006年第10期)、15、《“新音乐”大多作品弱化民族特性的现象分析——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的局限性分析之三》(载《音乐研究》2008年第1期)、16、《“新音乐”创新效果与受众审美需求失衡的阐释——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的局限性分析之四》(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7、《反 思 与 求 索——关于西方20世纪“新音乐”若干问题的思考》(载《人民音乐》2005年第11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