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名曲 > 中国名家名曲 >

上海音乐学院 郭树荟

更新时间:2013-04-28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
基本信息

姓名:郭树荟性别:女单位:上海音乐学院分类:音乐学

郭树荟:女,1963年3月,汉族。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理事。

1986-1991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就读大学本科,获学士学位。

1991-1993年,直升研究生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赵佳梓教授,获硕士学位。

1993至今,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传统音乐与当代社会、中国音乐美学研究。并作为学院学科梯队成员参与多种相关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



教授课程:音乐学写作(本科、研究生),中国传统器乐概论(本科),中西音乐美学概论(本科),中国音乐(本科)传统音乐与当代社会(本科),中国传统音乐(本科),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生)等。



研究领域:中国传统音乐、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当代社会语境中的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美学研究。



科研课题:转型期的中国传统器乐音乐文化现象分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20世纪上海民族室内乐发展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江南礼俗中的十番锣鼓音乐调查与研究(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项目)等。



主要著述:在中国传统音乐、当代社会语境中的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美学等研究领域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论有: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特殊音色探微(《艺术学》台湾 1994年第2期),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评香港“21世纪国际作曲大赛”银奖作品《泣颜回》(《人民音乐》2000年第8期),来自丝绸之路的回响——杨立青的中胡与交响乐队《荒漠暮色》初探(《音乐艺术》2001年第1期),“2003台湾国际作曲比赛”大陆获奖作品初探 (《香港·2003华人作曲家音乐节研讨会论文集》),诗境 意境—《唐诗四首—为女高音、打击乐与钢琴》初探 (《音乐艺术》2004年第1期),中国音乐与当代社会 (《解放日报》2004年12月26日第四版面),“单音”营造的创作手法与音乐精神—关于秦文琛的《际之响》(《人民音乐》2005年第1期),从民间到专业化改编与创作中的竹笛艺术(《音乐艺术》2006年第2期),对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特征的再认识(《中国美学研究》2006年第1期),从民间到专业化改编与创作中的竹笛艺术(《音乐艺术》2006年第2期),探索与困惑—上海地区20世纪下半叶的民族室内乐为我们带来了什么?(2007年《音乐艺术》第4期)唤起声音的记忆—音声构成的生态美学与表现意义(《音乐研究》2011第3期)等。专著有《中国音乐鉴赏》(上海美术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中国传统音乐导学》(与黄允箴、王璨合作,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等。

电子信箱:gshojo @126.com。


本文标签

郭树荟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