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广陵散
据《晋书》所载,嵇康尝游于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谐之,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而弹之,为《广陵散》曲。其声调绝伦,授之予康。康誓不传人。其客不言己姓名,只说为“古人”。时嵇康为司马氏所忌,借故害之,杀康于东市。康顾视日影,索琴弹《广陵散》。曰:昔袁孝己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段,不传于世。唯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后被康所觉,只得三十三段。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段,共四十一段,序引在外。世亦罕知此曲。后至隋,此曲传于宫中。隋亡而入于唐宫。唐亡,其谱流落民间。至宋高宗时,御府复收此曲。明朱权《神奇秘谱》所载,即此谱本也。
《广陵散》者,叙事曲也。昔战国时,聂政之父为韩王铸剑,因误期被杀。聂政成年,誓报父仇,故入宫行刺,未遂而出逃。后于山中遇仙人授予琴艺。政不欲连累家人,漆面而变其形,吞炭而变其声,学习七年,欲往行刺。然路遇其妻,识得其齿。故政以石击碎牙齿,复学三年,而琴艺精绝。而后鼓琴于阙下,路人皆惊其艺。韩王闻之,招其入宫鼓琴。政藏剑于琴内,入于宫中,于鼓琴时刺死韩王,而欲不露身份,遂自剥面皮而自尽。宫廷欲知其身份,故曝尸于市,悬赏识者。政姊闻之,念政为父报仇,已舍其身,自复何惜己之性命,使弟之名埋没,遂往相认,述政为父报仇之事,扬聂政之名,而后自尽。《广陵散》曲,即述此聂政刺韩王之事也。
此传谱者,全本共四十三段,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窃以为有过冗长,略嫌繁复,故重作节本,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大序》一段,《正声》十五段,《后序》三段,共二十一段。
三、 竹林遗风 七弦演义
(一)《酒狂》
《酒狂》之打谱,现代琴坛首自姚丙炎先生。其版本较为明快,于托兴于酒,酣畅若狂处甚佳。刘少椿先生亦曾打谱。其版本亦为佳品。天虹之《酒狂》,打谱于二十一世纪之初,是于酣狂起伏、形醉意醒处下功夫,取中速而偏于明快,在坚实中见起伏,于起伏处见平稳。
后曾于雅集中,闻金蔚一弟子弹《酒狂》,速度极慢,有不醒之感,甚为不解。咨询之下,得知为龚一先生打谱之版本。遂反复聆听龚一先生之《酒狂》,以为其是在醉上下功夫,且醉之甚真,为一家之风范。以后又曾听美国唐诗璋先生弹《酒狂》,其版本亦甚有特点。
顾各家之《酒狂》,皆有特色,然于“醉”与“醒”处,处理颇为不同。而形醉意醒,方为《酒狂》之真趣也。
(二)《广陵散》
关于《广陵散》之来历,约有三种说法:一为华阳亭“古人”传予嵇康。二为曹魏琴家杜夔之子杜猛传予嵇康。三为嵇康所作,假托“古人”传授。杜猛传琴说出自宋朝朱长文之《琴史》。《琴史》中亦提到华阳亭“古人”传琴之说,而书中认为此说法甚怪,故不足据。然其他诸琴著传谱中,却皆取华阳亭“古人”传琴之说。嵇康所作说,亦无更多佐证。《广陵散》若嵇康所作,何故假托“古人”相传?若此曲托古,《嵇氏四弄》、《孤馆遇神》诸曲,何不托古?
《广陵散》全曲有四十余段,嵇康一夜学会,绝无可能。然《神奇秘谱》等传谱只言“遂以授康”,亦未明确只一夜相传,而嵇康只一夜学会。多日相传,不无可能。故华阳亭传琴一说,亦无甚怪异之处。若将《琴史》杜猛传琴一说与华阳亭传琴说相合,而自称“古人”者,即为杜猛,也未可知。然此“古人”是否即为杜猛,现无法考证。然此大曲,必为多日相传,嵇康方能学会。此凡弹琴者,皆应有共识。若真是一夜传琴,一夜学会,那此《广陵散》必非今之四十余段之《广陵散》,篇幅应当较小。若此说成立,嵇康之四十余段《广陵散》,必为在“古人”相传的基础上,再加润色而成。若《广陵散》真如《嵇氏四弄》等曲,为嵇康所作,似无假托古人之理。然嵇康在《广陵散》原本上加以润色,则不无可能。
《神奇秘谱》所载之《广陵散》,共四十三段。《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名曰止息。《大序》五段,一曰井里,二曰申诚,三曰顺物,四曰因时,五曰干时。《正声》十八段,一曰取韩,二曰呼幽,三曰亡身,四曰作气,五曰含志,六曰沉思,七曰返魂,八曰徇物,九曰冲冠,十曰长虹,十一曰寒风,十二曰发怒,十三曰烈妇,十四曰收义,十五曰扬名,十六曰含光,十七曰沉名,十八曰投剑。《乱声》十段,一曰峻迹,二曰守质,三曰归政,四曰誓毕,五曰终思,六曰同志,七曰用事,八曰辞乡,九曰气冲,十曰微行。《后序》八段,一曰会止息意,二曰意绝,三曰悲志,四曰叹息,五曰长吁,六曰伤感,七曰恨愤,八曰亡计。
审其曲者,有过冗长,略嫌繁复。故今之打谱者,多自作节本,去繁而就简,能存其神者为佳。天虹旧日曾习陈长林先生之十七段节本,此版本甚佳。然窃以为仍可更佳者。故自作节本二十一段。合《大序》五段为一段,《正声》十八段合节为十五段,删《乱声》,《后序》八段节为三段。其目次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大序》一段。《正声》十五段,一曰取韩,二曰呼幽,三曰亡身,四曰含志,五曰沉思,六曰返魂,七曰徇物,八曰冲冠,九曰长虹,十曰寒风,十一曰发怒,十二曰烈妇,十三曰收义扬名,十四曰含光,十五曰投剑。《后序》三段,一曰止息,二曰伤感,三曰亡计。作此节本同时,亦去繁就简,优化改编部分指法,以方便琴曲之演义。
《广陵散》者,因嵇康而名盛海内。概因其曲与康相合也。嵇康一生,饱学老庄之学,天然而守质,傲然贵胄,不事强权,投身山林,忘情琴剑。其藐视权贵之性,与《广陵散》性同也。体其性者,方为大要。故精虑其法,不若趣自天成也。
(三)《风入松》
《风入松》者,据《琴赋》所记,为嵇康所作。传至明朝,杨表正之《重修真传琴谱》收记其谱,并配有歌词。审其曲者,明朝之“对音”风格较重,疑为明人取嵇康《风入松》曲意而所重作。然其曲取自嵇康《风入松》意无疑,且七贤之曲难得,故收之,不取其词。其曲短小,仅有一段,写意西岭落日,风入松涛,神魂流波,寒月弄弦之境。
(四)《嵇氏四弄》
《嵇氏四弄》者,《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也。此四曲与《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开科考,此九弄曾为进士试之必考题目。古之有记《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为蔡邕所作者,误传也。实者嵇康所作,并为嵇氏琴曲之代表作品。搜诸古谱,《长清》、《短清》二曲,题解为取意于雪,言清洁无尘之志,厌世途超空明之趣。审其曲者,意趣高古,似有《白雪》之味。试弹之,果与《白雪》有同工之妙。而《长侧》、《短侧》二曲,诸谱皆无题解。然审其曲,结构、意味皆与《长清》、《短清》一般,故断之同为取意于雪,言清洁无尘之志,厌世途超空明之趣。是故此四曲者,同题而成套,而各有不同,妙不可言也。
昔闻顾梅羹先生亦曾为《嵇氏四弄》打谱,惜未有录音资料流通。今顾老仙去,未曾闻其《嵇氏四弄》妙音,不胜遗憾也。
(五)《孤馆遇神》
《孤馆遇神》者,记嵇康夜宿王伯林空馆遇鬼之事。此曲甚为神异,而曲风甚古,细玩之,确有几分神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