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逸事杂谈 >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新机制探究

更新时间:2017-02-26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课程与教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新机制探究

  音乐教育推进学校美育发展,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是陶冶他们的情操,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艺术教育历来就是薄弱环节,广大农村地区尤其如此。2014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为新时期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新形势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农村艺术教育,关键在教师,音乐学科是农村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优秀的农村音乐教师就成为落实农村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这为各地开展师范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体制变革

  公费培养、初中起点与六年一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培养机制不断优化,基础教育师资的数量和学历结构不断得到提升,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受教育发展不均衡和城乡结构二元化的影响,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专职音乐教师缺乏、音乐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深化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拓宽农村音乐教师培养途径,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农村艺术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刻不容缓。为了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建设问题,首先要从体制上突破瓶颈、大胆革新。

  公费培养,优质生源确保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的免费师范教育制度肇始于满清末年颁布的《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师范生“无庸纳费”,并对其就业作了明确规定:“初级师范学堂毕业的学生,从事教员之义务年限,由官费毕业者六年,简易科生三年……此年限内不准私自应聘他往营谋他事。”此后,历经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几经变更,一直维持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教育部制定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师范学校学生一律享受人民助学金。”此后,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一直维持到20世纪末。《关于2000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颁发,宣告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免费师范教育时代的终结。长期以来,免费师范教育在体现师范教育的优先地位和吸引优秀的贫困子弟投身教师行列两个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师资力量,这些受益于免费师范教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至今仍然是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正是他们的存在,有效地保证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与取消免费师范教育接踵而来的是普通高校的合并、升格与扩招,“中等师范、高等专科师范、本科师范”三级师范机制变为二级师范,中等师范学校逐渐退出我国教师教育的历史舞台。此后,农村小学的师资由本科师范院校或综合院校来培养,但这些院校并不了解小学,也缺乏小学教师教育的经验,再加上师范教育实行收费制度,所有这些,使得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的生源素质与人才培养质量逐渐下降,基础教育的师资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日益凸显。要解决此类问题,借鉴过去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实施初中起点(即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和公费培养体制无疑是最好的体制变革模式。

  生源是教育质量的基础,初中起点的公费培养体制对于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来说无疑能构成很大的吸引力。一方面,高中与大学累计七年的学费及其他费用对普通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另一方面,初中毕业没有高考志愿的多样化选择。毫无疑问,绝大多数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愿意选择这种既免费培养又定向分配还能拿本科文凭的小学音乐教育专业。他们的选择,奠定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优质生源基础,确保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起点,年龄优势确保学生发展潜能

  职业特点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既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又富有爱心、喜欢儿童、乐于交往、善于沟通等。这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形成,都对年龄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音乐专业技能,如演奏钢琴或其他乐器、音乐视听能力的形成、舞蹈技巧的形成等,往往强调童子功,对生理机能的可塑性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进行专业训练,那么,生理和心理就会错过最佳时期,难以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初中起点的学生年龄较小,可塑性强,他们的年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具有良好的形成音乐专业能力的潜能。初中毕业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四五岁,身体正在生长,机能正在发展,对他们及时进行声乐、钢琴、器乐、舞蹈及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训练,在发展他们的专业能力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发展潜能。初中起点的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学习能力突出,正是形成师范技能的最佳时期。此时对他们进行“三字(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一话(普通话)”、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艺体素质等师范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能取得良好效果。第三,易于确定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意。初中毕业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此时对他们进行教师职业引导,易于帮助他们形成职业理想,奠定职业情意的基础。同时,选择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的学生一般来自农村或者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农村生活很熟悉,对农村的环境很适应;来自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也比较能吃苦耐劳。相较于非农村生源,他们更容易在农村待下去,让长期为农村教育服务变成现实。20世纪80、90年代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的那一批小学教师,也是初中起点,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曾经点亮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希望,支撑起农村基础教育新的天地。事实证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免费师范生的定向政策,保障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

  六年一贯,统筹规划确保学生专业成长

  新形势下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基础较扎实、专业能力强、有职业发展潜力的本科学历师范毕业生。与过去的中师培养模式相比较,提升学历、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教育研究能力,是时代对这种新模式的基本要求。基于初中起点,相应地延长学制则顺理成章。六年的学制将一名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培养成合格的本科毕业生,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可行性。相对高中三年、本科四年的高招师范生而言,六年制的初中起点在学制上缩短了一年,这也是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的因素之一。由于六年制学生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也就无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应试训练,而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专业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来,这也是充分利用其年龄特点和集中培养的优势,顺利达成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关键在于如何做到统筹规划,利用好六年的长学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就需要充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切实体现六年一贯。在设计课程结构时要充分调研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理论、素养、知识、能力,并按照专业能力形成的科学规律和知识学习的逻辑顺序,根据不同的目标分阶段统筹规划,合理设计课程、课程群和课程顺序。在整个六年一贯中,实行二四分段,按照课程对年龄和生理心理的要求,前两年注重开设基本素养和技能技法类课程群,主要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三类。后四年则注重知识结构向广度与深度拓展,能力结构向纵深方向拓展,专业技能向高、精、尖拓展,使学生在前两年的基础上,综合素养、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进一步系统提升,形成适应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活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其次,在教学实施上要切实体现六年一贯。尤其体现在专业技能形成的课程上,以声乐教学为例,前两年注重让学生学习声乐演唱基本理论知识,建立科学规范的发声方法,训练基本声乐演唱技巧。后四年在注重声乐演唱能力继续提升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参与多种风格及多种类型声乐作品的演唱、处理与舞台实践,关注声乐史学、美学等相关音乐理论知识,以提升综合音乐素养及综合艺术展现力,同时关注儿童发声原理与童声训练方法,注重歌唱教学法的学习与训练,为将来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打好扎实的基础。

  课程改革

  综合培养与分向发展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传统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是“学科专业课程”加“教育学科课程”的结构模式。新时期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课程改革重心,依然是在适应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统筹兼顾“音乐专业课程”与“教育学科课程”,寻找音乐专业发展与教师综合素质养成的均衡点,培养既有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又有扎实的师范教育技能,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美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综合能力的优秀农村小学音乐教师。

  总体设计:“定性小学教育”

  六年制音乐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农村小学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音乐教育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优秀骨干音乐教师。”这一目标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必须定位在“服务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这就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既不是表演型歌唱家、演奏家或舞蹈家,也不是学术型专家,而是职业型音乐教育专门人才。为此,课程体系要求体现“音乐教育的个性”“师范教育的共性”“小学教育的特性”的“三性融合”,将综合“素质”“知识”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统筹兼顾、齐头并进。所有的课程改革都围绕“研究小学”与“服务小学”进行推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语言能力、计算机基础等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共性知识、能力与素质,关注儿童文学、儿童英语、小学实用美术等儿童特征与小学教育门类。其次,除了遵循音乐教育的一般规律开设合理的课程以外,要强调定位于小学音乐教育,培养从事小学音乐教育的专业能力。在课程开设上,要注重儿童歌曲演唱与教学、儿童歌曲弹唱、儿童舞蹈表演与创编、儿童钢琴演奏与教学、儿童歌曲写作等与小学音乐教育密切相关及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的音乐教育能力的相关课程。再次,不仅注重师范技能和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开设,更要强调小学生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小学班队管理等符合小学教育需求的相关课程。

  课程改革的总体构建,要始终以服务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来建构课程体系。同时兼顾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师范生个人兴趣与特长,设置与小学课程相对应的课程选修模块,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与农村小学教学的现实需要。

  综合培养:“定向服务农村”

  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只有找准了这些特点和规律,课程改革才有精准的靶向。这些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专任教师必须兼教多门课程。第二,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失衡,普遍缺乏音乐教师,现有的音乐教师大多年龄老化、专业性不强,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第三,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第四,民间音乐资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民间音乐进课堂、校本教材开发大有可为。第五,当下的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居多,他们在缺失父母陪伴的环境中成长,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一方面,音乐教育对于唤醒他们心中的温情和美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这又增加了农村小学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难度,其既要面对问题学生,又缺乏家长的配合。

  针对上述情况,六年制音乐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要实现“服务农村”的定向目标,就必须进行“综合培养”的课程改革,让学生充分了解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学习与训练农村小学教育所需的各种综合能力。课程建构应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师范课程、辅修课程和实践课程五大体系的课程群构成。“通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等小学教育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专业课程”除了培养小学音乐教育所需的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外,还特别要加强两类课程的学习:一是音乐人类学的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的相关理论,积累田野调查工作的经验与方法,学会挖掘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地方音乐的校本教材,实现音乐文化的母语教育;二是加强简易乐器的演奏学习,如竹笛、口笛、竖笛等,并学会因地制宜,开发简易乐器如树叶、陶笛,并尝试锅碗瓢盆打击乐等,以适应农村经济落后、小学音乐教育设备不足的现状。“师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表达能力,使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小学教育阶段的教材教法,熟悉一定的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等。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尤其要加强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建设,以加强师范生面对问题儿童时的应对能力和心理干预能力。“辅修课程”包括“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美术”“体育”“科学教育”等小学阶段开设的各科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辅修的方式,掌握多门课程的教学能力,这是针对农村小学师资配备的现状而制订的适应性课程策略。

  分向发展:“定位音乐教师”

  音乐课堂是农村小学生的最爱,音乐教育也是农村小学缺失最严重的环节。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配备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的情况,六年制音乐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要实现“音乐教师”的定位,课程改革就必须在“综合培养”的基础上注重“分向发展”。充分利用六年制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和六年的长足培养时间,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表演技能,音乐鉴赏、音乐创造与音乐教育能力,以及策划、组织、指导音乐课外活动的能力等小学音乐教育所需要的音乐专业素质和音乐教育素质。课程开设应该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类。其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基础和声、基础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器乐、舞蹈基础等。为利用学生的年龄优势,课程开设的时间可安排在一年级。这些课程的开设,满足的是农村小学的全能型音乐教师需求。因此,音乐专业教育也要注重综合培养,即不细分专业特长,而是对学生进行包括唱、奏、舞、创在内的全方位音乐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和领域。选修课程包括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音乐理论、音乐表演技能、音乐创作技能四大课程群。一方面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在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基础上,进一步加深音乐技能训练,加强音乐理论修养,强化音乐教学能力和音乐研究能力的培养,注重音乐教材教法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和国务院对基础艺术教育、美育的要求,能创造性地克服农村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困难,成为优秀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者。

  教学创新

  能力导向与实践引领

  对于师范生,所有的课程与课程教学都指向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了良好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要完成其能力培养的使命,关键靠教学。培养优秀的六年制音乐学师范生,教学创新主要着力于能力导向与实践引领。

  突出“三能三会”,提升学生教育教学基本技能

  “三能三会”是指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三种基本能力,即“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说会道”指的是“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法”等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表达能力与教学能力。“能唱会跳”指的是“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能写会画”指的是“教育研究方法”“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研究”“音乐论文写作”等小学音乐教师所需具有的科研能力和“三笔字”“简笔画”“美术基础”等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培养六年制音乐学师范生的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三能三会”,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音乐课程教学能力、音乐课程开发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根据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就地取材、因材施教、随机应变、灵活执教能力,使学生具有新时期音乐教师所必需的实施艺术教育和美育的能力和水平。这就需要在教学改革中根据师范生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强调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基础课程的扎实性、核心课程的专业性,在强调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凸显能力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合理设计教学基本形式,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大量采取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创新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生动有趣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

  加强艺术实践,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学生专业技能的获得与提升需要规范的课堂教学与训练和大量的课后练习与实践。无论是声乐、器乐还是舞蹈,音乐专业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实践教学是音乐专业训练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自身不断的实践体验中才能逐渐掌握技术要领,形成技能技巧。除了课堂教学和平时训练的实践体验与练习之外,艺术实践是最有效的提升手段。只有通过艺术实践,才能在舞台上调动平时所学的各种技能技巧,来进行综合的音乐表现。通过舞台表现又能反哺专业技能的训练,正是这种源于舞台艺术表现的形式,催生了学生专业成长的荣誉感、责任心与艺术品格。这种艺术品格加上舞台表演所获得的经验与方法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因此,加强艺术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能力导向与实践引领的另一教学改革举措。开展六年制音乐学师范生的艺术实践可以形式多样、层次丰富。课堂教学方面可以进行教学汇报、举办教学音乐会等;班级活动方面可以举办班级音乐会;学院、学校活动方面可以举办迎新音乐会、新年音乐会、艺术节音乐会等;学科竞赛方面可以举办演唱、演奏、舞蹈竞赛音乐会,音乐创作大赛音乐会等;个人专业展示方面可以举办独唱、独奏、独舞音乐会。还可以由学校组织对外交流,走出校门进行艺术展演。可通过广泛地组织和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增强学习专业的兴趣与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这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树立了专业学习的良好风气,给学生一个展现专业风采的空间,让他们在艺术实践中丰富人生体验,提升专业技能。

  完善教育实习机制,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实习是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方式存在实习时间短、实习形式单一、实习内容不足、实习过程中发现的不足难以整改提高等问题。因此,改革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势在必行。可以充分利用六年制学制长的特点,把见习、短期大城市小学实习、农村小学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引入六年制音乐学师范生培养的实习课程体系,建立全程的见习、实习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见习、观摩和实习,充分熟悉各类不同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特点和要求。在实习内容与方式上可以大胆创新,如进小学观摩、听课、评课,利用网络与多媒体实现远程见习,把实习学校名师请进来讲座等,制订形式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构建“生源地—实习学校—高校”三位一体的且实现社会参与、大学负责、小学联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见习与实习模式,在系统化、全方位的实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规范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社团活动是隐性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实施途径,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团队精神、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符合六年制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满足他们多元发展的需求,为他们发展潜能、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发展空间,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努力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团委和学工部门要根据六年制学生的特点及音乐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组建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风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并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领导和指导,做好学生社团的登记、管理、监督工作,控制好社团数量、参与人数和活动时间。社团活动要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社团活动内容应立足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能力发展,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特长,进行艺术实践、服务社区、学术交流、下乡支教等活动,在活动中接触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了解社会需求,进而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新时期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深刻反思、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也需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用发展的眼光、强烈的责任心和坚定的行动力进行不断实践。唯其如此,广大农村的艺术教育才有希望,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才有实现的可能。

  王文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基本乐理通用教材 乐理知识大全

  乐器学习网(www.yueqixuexi.com)导读: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基本乐理的精品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阅读全文

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

本篇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专题,适合所有初学音乐的网友,在自学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本专题内容大多有所答疑。内容主要围绕...阅读全文

青年必知音乐知识手册

乐器学习网本篇带来侯书森主编的《青年必知音乐知识手册》,包括音乐美的旋律美的熏陶、中外音乐发展史、中外经典歌典欣赏、中外...阅读全文

黄虎威《简谱入门》

本专题乐器学习网带来黄虎威的《简谱入门》,该系列教程言简意赅、深入细致地讲述了简谱的音符、节拍、节奏、速度、音程、定调、...阅读全文

《视唱练耳》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本专题乐器学习网小编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带来由郭萌黎主编的《视唱练耳--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内容共分三十二节课程...阅读全文

中小学音乐知识文库

乐器学习网本专题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带来中小学音乐知识专题,适合所有初学音乐的网友,特别是对于自学乐理的朋友。该系列教程内容...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