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乐坛纪事 >

1825年9月11日奥地利音乐评论家汉斯利克诞生

更新时间:2012-11-22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爱好者

简介  

中文名称: 汉斯利克   

外文名: Eduara Hanslick   

性别: 男   

生卒年: 1825-1904   

国别: 德国

生平简介  

汉斯利克(Eduara Hanslick,1825-1904年),德国音乐学家、评论家、美学家。1825年9月11日生于布拉格,1904年8月6日卒于巴登。早年在布拉格和维也纳学法律和哲学,获博士学位。在布拉格时师从V.J.K.托马谢克学音乐。1856年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美学和音乐史讲师,1861年被聘为教授。1848-1849年任《维也纳报》的评论员。1855-1864年任《新闻报》、《新自由报》的评论员。他是1867和1878年巴黎博览会及1873和1892年维也纳博览会音乐部的评审员。1895年退休。

提倡纯音乐理论  

汉斯利克提倡纯音乐的理论,认为“音乐就是音响运动的形式”,奠定了近代自律论音乐美学的理论基础。他反对浪漫主义美学的激情论和启蒙主义者认为语言音调决定音乐表现力的观点,他以康德派的J.F.赫尔巴特的美学观点为依据,坚持形式主义美学的立场,反对R.瓦格纳、F.李斯特和H.沃尔夫。当时曾引起A.W.安布罗斯、P.von 豪泽格尔等人的反驳。他的观点对西欧的音乐学有很大影响,是H.里曼和G.阿德勒的音乐风格理论的基础,其影响今日犹存。但他在具体评价音乐现象时却未能坚持自己的美学原则。他推崇J.S.巴赫、G.F.亨德尔,尤其是L.van 贝多芬。他认为R.舒曼是贝多芬以后最杰出的作曲家,赞扬同时代的J.勃拉姆斯,欣赏G.比才的《卡门》。他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文笔隽永。他的著作是研究19世纪西欧美学思想的丰富资料。他的主要著作有,《论音乐的美》(1854,有中译本)、《维也纳的音乐会史》2卷(1869、1870)、《现代歌剧》9卷(1875-1900)、《我的生平》(1894)以及大量评论文章。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