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名曲 > 外国名家名曲 >

托马斯.毕丘姆(Thomas Beecham) 戴留斯:春日闻杜鹃初啼

更新时间:2018-12-01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1862年1月29日,弗里德里克·戴留斯出生在英国纺织业重镇布雷福德,童年的戴留斯表现出相当出众的音乐天才,很小就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他的父亲是个旅居英国的德国中产阶级羊毛商,虽然喜爱音乐(曾出资筹办布雷福德的哈莱音乐会,还与著名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很有交情),但是他还是希望儿子能够子承父业。

  1877-1880年间戴留斯到位于艾塞沃斯的商学院学习,所幸音乐课程并没有荒废,他一直在学小提琴,还在地方音乐会甚至一些到伦敦的小型演出中出现。1881年,戴留斯进入了父亲的公司上班,先是作记账员后来还做过销售员,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加全面的商业训练,不久父亲就派戴留斯到德国萨克森地方的开姆尼斯一家很兴旺的德国呢绒经销商那里学徒。这次出国的经历为戴留斯增添了难得的生活阅历,在商铺里他并不太用功,大量的时间被用在了听歌剧和交响音乐会上,德国的音乐演出氛围要比英国来的好,可以欣赏到很多高质量的音乐演出,戴留斯在第一次聆听了《纽伦堡名歌手》之后就下定决心要从事音乐事业了。

托马斯.毕丘姆(Thomas Beecham) 戴留斯:春日闻杜鹃初啼

  然而,回到英国之后他不得不继续在父亲的公司里消磨时光,在写字台前戴留斯感到如坐针毡,他多么希望逃出牢笼到处游历。一天,戴留斯从报纸上了解到了佛罗里达州的情况,他跑去恳求父亲能够允许他到佛罗里达去,这时候父亲也渐渐知道了儿子的兴趣并不在于做一个平庸的纺织品经销商,无奈之下,他在佛罗里达的索拉诺买下了一个柑桔种植园,这样戴留斯就能名正言顺地到美国去了,生活也有了着落。

  索拉诺地处偏僻,靠近圣约翰斯河,水源充足,戴留斯很快就被索拉诺那种原始美所征服,白天他在田间聆听黑人的劳动歌,欣赏他们的舞蹈,夜晚,戴留斯一个人跑到河边捕猎鳄鱼,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作为一个生活在黑人人群中的白人,戴留斯没有感到不自在而是寻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在索拉诺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戴留斯就萌生了创作一些小提琴曲的念头(以前他学过小提琴),然而,他需要有一架钢琴而穷乡僻壤的索拉诺却没有,于是,戴留斯就用了三天时间跑到比较大的城市杰克逊维尔去找,在杰克逊维尔戴留斯不仅找到了需要的钢琴,还遇到了一位影响他一生创作的良师益友 — 托马斯·沃德,一个来自纽约布鲁克林的管风琴手,因为健康的原因沃德从纽约来到南方,他们两人一见如故,不久,沃德就开始教授戴留斯学习和声和对位,戴留斯认为沃德的教学比他后来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受到的教育还要成功,他说过:“沃德上的对位法课是我听到过的最好的课。”在跟随沃德学习了六个月之后,戴留斯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未来不应当在索拉诺过着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的生活,而是要积极从事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于是,1885年戴留斯回到索拉诺收拾行李,然后乘船沿着圣约翰斯河再次回到杰克逊维尔,在一座犹太会堂请一位精通音乐的拉比听了他的演奏和演唱,随后就怀揣拉比为他写的推荐信来到弗吉尼亚比较大的城市丹威尔,在一家女子学校得到了一个教师的职位。戴留斯在学校人缘很好,人们都对这位来自英国的有礼貌的青年教师有好感,他经常在钢琴上弹一些自己创作的即兴小曲,虽然和声有点古怪但是色彩丰富,引人入胜。戴留斯的小提琴功底也在小城引起前所未有的轰动,在丹威尔他拉了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观众听后如痴如醉,戴留斯很快成了小城的名人。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女儿送到戴留斯这里来学习,没过多久戴留斯就赚到了足够的钱,其实他心里一直有雄心壮志,这也是沃德在杰克逊维尔对戴留斯说过的,那就是到莱比锡音乐学院去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现在戴留斯有能力来实现这个愿望了。

  1886年夏,戴留斯从丹威尔启程回欧洲,并顺利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师从加德逊、雷尼切克等,暑假的时候戴留斯就远足到挪威去旅行,远游始终是戴留斯的爱好。1887年冬,格里格访问莱比锡并与戴留斯结识,格里格听了戴留斯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佛罗里达组曲》(Suite Florida),在这首管弦乐曲中戴留斯将在美国听到的黑人舞蹈节奏融合其中。格里格对《佛罗里达组曲》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最终影响了戴留斯的父亲同意支持儿子的音乐事业。在得到了父亲的经济资助和叔父留给的一笔遗产之后,戴留斯更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优秀作曲家的念头,不久他离开德国来到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之一,在巴黎的拉丁区一住就是八年,在巴黎时,戴留斯与拉威尔、高更、斯特林堡等艺术家交往甚密,就在那个时期他接触了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思想,加上他敏感的个性非常适合这种易碎的表现主义,于是他深深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用一位评论家的话来说戴留斯追求的是“幻境中的微明”,这当然影响到戴留斯作品的戏剧性,因此他最优秀的作品当属交响诗(风景画般的小品,虽短却具有无穷的魅力)、歌剧(类似《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892年他的第一部作品《传奇》(Legend)得以出版,从1890-1897年期间他还完成了三部歌剧《爱美琳》(Irmelin)、《魔泉》(The Magic Fountain)和《康加》(Koanga),在此期间他还写过不少歌曲和管弦乐的幻想序曲《翻越重山的远方》(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1899年,戴留斯完成了钢琴协奏曲和两首重要的管弦乐曲:交响诗《生之舞》(Life’s Dance)和夜曲《巴黎:伟大城市之歌》(Paris: the Song of a Great City)。

  托马斯·比彻姆(ThomasBeecham,1879-1961)英国指挥家。自幼喜爱音乐,自学成才,在牛津大学求学时期曾溜到德国去观摩歌剧。十九岁代替临时病倒的大指挥家里希塔指挥哈雷管弦乐团登上乐坛。三十岁创立比彻姆交响乐团。代表作品有《舞蹈狂想曲》、《北国素描》、《夏日庭院》、《离别之歌》、《高山之歌》、《阿帕拉契亚》等。

  托马斯·比彻姆1879年4月29日,比彻姆生于英国圣海伦斯市。1902年,他来到了伦敦,随作曲家费列德里克·奥斯汀(FredericAustin)、查尔斯·伍德(CharlesWood)学习作曲,并担任帝国大歌剧院助理指挥,从中又积累了一些指挥经验。1906年,他成立新交响乐团,首次以指挥家的身份出现在伦敦乐坛,初露锋芒。新交响乐团成立3年后解散。2年后,他又组建另一乐团-比彻姆交响乐团。1910年,比彻姆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歌剧节首次亮相,指挥首次在英国上演R。施特劳斯《埃列克特拉》,戴留斯《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歌剧。

  1929年他在伦敦举办了戴留斯音乐节,全部背谱指挥《舞蹈狂想曲》、《北国素描》、《夏日庭院》、《离别之歌》、《高山之歌》、《阿帕拉契亚》等6场音乐会演出,传为佳话。《培尔·金特》原是易卜生的诗剧,在1876年准备搬上舞台时需要配乐。他请他的朋友格里格帮忙,格里格义不容辞;虽然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在这项工作上时作时辍写了30年,最后写成了23首作品的配乐,但是在1888和1891年明智地挑选一些曲目编成两组管弦乐组曲,长期以来为众多音乐会所喜欢挑选的曲目。这个著名的录音被认为是录制音乐作品的优秀与否的检验标准。自从1958年录制成慢转立体声唱片以来,一直畅销不衰。

  比彻姆组成了著名的伦敦爱乐乐团(LPO)。1932年10月7日,在比彻姆指挥下,LPO在伦敦女皇音乐厅举行了首次音乐会,曲目有柏辽兹《罗马狂欢节》、戴留斯《希里格集会》、莫扎特《第三十八交响曲》等。LPO很快就成为英国乐坛的中心,可与伦敦交响乐团BSO交响乐团三足鼎立。1947年他又出资创建了著名的皇家爱乐乐团(RPO)。有人问托马斯·比彻姆爵士:“您听过施托克豪森的音乐吗?”“没有,”他回答,“但我可能踩过一些。”

  托马斯·比彻姆爵士于1946年建立了皇家爱乐乐团。乐团始终秉承比彻姆爵士的理念,与当今世上最知名的一些艺术家一道,为英国乃至全球的听众带来最高水准的音乐演出。自成立至今的六十年里,乐团由一些世界上最好的指挥家出任指挥,最知名的包括鲁道夫·肯佩、安塔尔·多拉第、安德雷·普列文、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吉等。在丹尼尔·盖提(自1996年来任音乐总监)的出色领导下,皇家爱乐乐团蒸蒸日上,日程表被一系列音乐会、巡演和录音排满。皇家爱乐乐团最近五年内已在超过30个国家举行了巡回演出,包括在梵蒂冈为保罗二世教皇所作的演出及在中国天安门广场的演出等。最近的巡演包括皇家爱乐乐团的首次埃及巡演,与莱昂纳德·斯拉特金合作在开罗及亚历山大歌剧院家演出,此外还有在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的演出。

  比彻姆毕生为了繁荣英国音乐文化事业兢兢业业,创建了5个乐团。1915年受封为骑士,1916年受封为二等从男爵,1957年受封为荣誉侍从(CompanionofHonour)。他的自传于1944年出版,1959年还出版了他的专著戴留斯传。1961年3月8日,比彻姆逝世于伦敦,终年82岁。

本文标签

托马斯毕丘姆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