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名曲 > 外国名家名曲 >

荷兰著名指挥家:伯纳德.海廷克(Bernard Haitink)个人简介及照片

更新时间:2018-11-30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伯纳德。海廷克(Bernard Heitink,1929— )如果谁要有意评选荷兰当代指挥“帝王”的话,那么这顶桂冠恐怕是非海廷克而莫属了。这位叱咤风云般的人物,是当代荷兰音乐界中威望最高、成就最大的著名指挥家。从世界范围的影响上来看,他是继门格尔贝格和拜尼姆之后的又一位具有广泛权威性的荷兰籍国际指挥家。在现在的世界上,他是与普列文、阿巴多、小泽征尔等人齐名的新一代世界大师,并与他们一起成为20 世纪中后期世界指挥艺术中的中坚人物。

  荷兰虽是个小国,音乐文化却很发达。海丁克几乎可视为荷兰在音乐界的象征。1929年3月4日,海丁克生于阿姆斯特丹一个富裕世家。1955年被聘为荷兰联合广播乐团副指挥。1956年被聘为荷兰希尔沃叙姆(Hilversum)广播乐团首席指挥。此后,海丁克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开始了他辉煌的指挥生涯。1961年海丁克就成为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ACO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席指挥。1964年成为ACO的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这意味着他坐上了世界一流乐团的头把交椅。此时,他才35岁。海丁克在ACO任职期间,1967年到1979年,又兼任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1977年,英国格林德伯恩歌剧院音乐总监由海丁克接任。1982年,海丁克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演出。

荷兰著名指挥家:伯纳德.海廷克(Bernard Haitink)个人简介及照片

  1985年-1986年乐季是海丁克最忙碌的一年,他先后指挥了波士顿交响乐团、苏黎世音乐厅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乐团等演出,并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指挥演出理查·施特劳斯歌剧《阿拉贝拉》。1992年夏,他带领ROH赴日本巡回演出了莫扎特《唐·乔万尼》、《费加罗的婚礼》。1992-1993年乐季,他在ROH演出的剧目有理查·施特劳斯《没有影子的女人》、亚纳切克《狡猾的小狐狸》和莫扎特《唐·乔万尼》。

  海丁克1993年-1994年乐季重要的演出包括在ROH上演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 亚纳切克《卡塔卡班诺娃》(Katya Kabanova);在波士顿指挥BSO演出舒伯特《第八交响曲》等。

  伯纳德·海廷克于1929 年出生在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他从10 岁左右开始学习小提琴,高中毕业以后便考人了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是似小提琴为其主修科目的,但是,深爱指挥艺术的海丁克却利用其它时间兼修了全部的指挥课程。海廷克从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毕业以后,就进入到了荷兰广播爱乐乐团中担任小提琴演奏员,这时的海廷克曾抓紧一切时机来丰富自己的乐队实践知识和能力,同时他还进一步地努力进修和钻研指挥法,为他以后的精湛的指挥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海廷克开始正式转向指挥事业大概是在50 年代的中期,1954 年到1955 年间,海廷丁克连续参加了两届荷兰联合广播协会举办的夏季国际指挥法讲习班,由于学习成绩突出,他便在1955 年被聘为荷兰联合广播交响乐团的副指挥。 1956 年,海廷克在一次重要的音乐会上临时顶替因病不能上场的指挥大师朱利尼,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成功地演奏了凯鲁比尼的《安魂曲》,这个不平凡的天才举动,立即使他赢得了广泛的赞扬和响亮的名声,从此,这位年仅27 岁的青年指挥家便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同年,他便取得了希尔维鲁斯姆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的席位。

  1961 年,32 岁的海廷克从大指挥家拜尼姆的手下接过了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的职务,成为这个荷兰最著名的交响乐团的第四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 1967 年至1979 年,他又兼任了12 年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和艺术顾问的职务。1988 年,海廷克离开了他工作27 年之久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来到了著名的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担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与此同时,他还广泛地在欧洲、美洲和世界各地的交响乐团及歌剧院中担任客席指挥。其中包括格林登堡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波士顿交响乐团和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等众多的世界一流演奏团体。

  40多年以来,海廷克敬业乐业,德高望重,在世界乐坛上有很高威望。为了表彰他在音乐文化上的卓越贡献,各国政府授予他不少勋章、衔头,如1969年被荷兰女皇封为爵士,1977年被授为大英帝国荣誉爵位,1988年荣获牛津大学音乐荣誉博士学位,1991年获得荷兰伊拉斯默斯奖等。

  海廷克从事指挥事业是从指挥交响乐开始的,他在早年担任几个重要交响乐团的指挥时,曾在这方面做出过很大的成绩,当他步入到晚年以后,其指挥方面的兴趣又逐渐倾向到了歌剧方面,在他担任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期间,曾经指挥了许多经久不衰的著名歌剧,此外他还在1983 年六月与格林登堡歌剧院一起录制了威尔弟的《法尔斯塔夫》,同年12 月又与慕尼黑歌剧院一起录制了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至于在其它歌剧院所指挥上演和录制的歌剧作品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海廷克是一位在当今世界上具有崇高威望的指挥家,而他本人则是一个有着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的艺术家。他自己曾说过他在艺术上曾经经历了不少的困阻和苦涩,但每一次困难都被他那顽强的精神和惊人的能力所克服了,而这种战胜困难的决心,使他更加自信的掌握住了自己手中的指挥棒。熟悉海丁克性格的人都知道,这位杰出的指挥家是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他说他相信自己的天才和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双手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全身心上,他曾说过这样的话:“音乐在我的心里,我渴望把它表现出来,正是这种信念引导我逐步登上了顶峰。”

  海廷克是一位“全才”型的指挥家,他对待歌剧和交响乐同样具有着熟练的驾驭能力,但他的起步则是从交响乐开始的,按他自己的话说,那是因为他从一开始手中就拥有着著名的交响乐团,这对他来说应该是最幸运的事情,因此,他掌握乐队的速度惊人的快,通过指挥交响乐,锻炼了他专业技术方面扎实的基本功,这一切有益的准备和铺垫,都为他后来出色地指挥歌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蒙特、奥曼迪、马蒂农和马泽尔一样,海廷克也是一位小提琴家出身的指挥大师,因此他在指挥特征上也十分偏重于弦乐化的内在细腻风格,这种风格对于掌握乐队之间的平衡感及音乐线条流动的自然性上都有着非常必要的作用。海丁克的指挥常给人以稳健大方的感觉,他对速度的控制能力十分精确,指挥音乐时常能表现出动力性强烈的欢快感和激昂的情绪。他是一个很有艺术创造力的指挥家,对于音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而更重要的是,他所演释出来的音乐都是最接近于他的心灵的音乐,这种难得的境界,则正是他终生追求的艺术目标。

  海廷克是一位异常谦逊的艺术家,对于自己身上的弱点,他从来都是以积极的方法加以克服的,他自己曾戏称身上有一个发现问题的“雷达”,这个“雷达”能够随时提醒他少犯错误,实际上这个“雷达”就是一种谦逊的警觉性,也是一种不断进取的崇高精神,也正是这种警觉性和崇高精神,使得他在艺术上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海廷克的谦逊还表现在对老一辈指挥大师的尊敬和崇拜上,在他的心目中,门格尔贝格、富尔特文格勒、克里普斯、拜尼姆和卡拉扬等人,都是他最为崇敬的偶像,而对他影响最深和最令他难忘的人物,就是他的前任,荷兰老一辈指挥大师拜尼姆,他认为拜尼姆是一位最谦逊的指挥家,他的修养,他的技艺和他的信念,都深深地影响着作为接班人的海丁克,当年海廷克在卸去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常任指挥职务前接受荷兰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拜尼姆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指挥家,他在我的记忆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确实,拜尼姆对待乐队队员的循循善诱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指挥个性,都被海丁克默默地吸收了过去,并且逐渐成了海廷克本人风格特点中的主要方面。

  和一些伟大的前辈艺术家一样,海廷克也是一位具有崇高品德和坚韧个性的艺术家,在他的心目中,象征着人类最美好精神的音乐艺术始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他是那样地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并立志以自己从事的音乐艺术为人类带来美好的幸福享受。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艺术家,他对当时的荷兰及英国政府忽视文化事业的做法深表忧虑,斥责这些人的做法是目光短浅的愚蠢行为,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作为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类,是不能够没有音乐这一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的。比如,当年的荷兰政府就基于经济上的压力,想把拥有一百多人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改为仅有二三十人的室内乐团,这个极端错误的举动立即遭到了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反对,而当时作为该团常任指挥的海丁克则更是义愤填膺,他怒不可遏,以愤然辞职的办法,有力地回击了那些做出错误决定的人,使这些人不得不在他那崇高威望的压力下改变了决定,就这样,海丁克以自己坚定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终于保住了这个具有百年传统的优秀乐团的存在。

  海廷克是一位异常勤奋的指挥家,他在几十年的指挥生涯当中,频繁地奔波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舞台上,从未感觉到厌倦和疲惫。他拥有非常广泛的指挥曲目,基本上从古典主义作品到现代主义作品他都有所涉猎,而且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不同民族和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但相对来说,他对于马勒、布鲁克纳、威尔弟、瓦格纳、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有着更为不同凡响的解释。

  海廷克亦是一位著名的唱片录制家,几十年来,他分别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及科文特花园歌剧院等著名乐团和歌剧院,为世界各大唱片公司录制了数不胜数的大量唱片,在协奏曲唱片中,他也常与鲁宾斯但,阿什肯那齐和帕尔曼等世界级的演奏大师进行成功的合作。海丁克是一位满载荣誉的国际指挥大师,他为荷兰音乐事业在世界上谋取地位竭尽了全力,同时他也为推动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荷兰女皇曾在1969 年将他封为爵士,这可以说是他在从事音乐艺术活动时所取得的至高的荣誉,其实,最高的荣誉恐怕并不为此,几十年来,他在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心中所树立起的崇高形象和赢得的广泛尊敬,才应该是他所获得的最高荣誉。

  海廷克把每次现场演出都看成一次历险,2009年在北京的历险,他和芝加哥交响乐团没有选择任何序曲做铺垫,直接演绎3部大部头的交响曲——13日马勒《第六交响曲》、14日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和海顿《101交响曲》。

  海廷克自己都认为“难度势比登山”的马勒《第六交响曲》是验证他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实力的“试金石”,80分钟一气呵成,所有人都非常期待这次惊心动魄的历险,以至于首场演出的门票早早售罄,为了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这场传奇,主办方只好在过道上摆了凳子。

  2009年2月13日演出当晚,乐团中几位华裔演奏家的身影尤为引起全场人的关注,坐在首席位置上的华裔演奏家陈慕融以及坐在他对面的中提琴副首席张立国等10位演奏家,率先成为海丁克登台之前的焦点人物。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