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名曲 > 外国名家名曲 >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肖邦

更新时间:2013-04-26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
肖邦生平

Fryderyk Chopin  1810-1849

“他收集了波兰人民洒在祖国原野上的泪珠而且用它制成一颗十分独特的、和谐美丽的宝石来镶饰了人类的王冠。”——诺尔维德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年生于波兰的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在华沙一所中学任法语教师,后来开办了一所为来华沙学习的外省贵族子弟的寄宿学校。母亲是波兰人,曾在一个贵族亲戚的家庭中任女管家。他的音乐天才很小便显露出来,举家移居华沙对他在音乐上的发展又起了很大作用。七岁时公开演奏,他即以自己创作的乐曲震惊听众。后就学于华沙音乐学院,同时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活动,1829年毕业于该院。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运动走向高潮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将钢琴音乐彻底地进行了革新。
1830年二十岁的肖邦来到维也纳。临行前,肖邦在华沙举行了三场告别音乐会。出发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带领同学们为他送行,并送给他一只盛满波兰泥土的银杯,告诫他永远不要忘记哺育自己成长的亲爱的祖国。由于华沙的独立战争,维也纳对来自波兰的所有人都心存疑虑,肖邦发现这里的人们远不如他第一次来这里那样欢迎他。随着波兰战火蔓延,肖邦的心中迅速燃起爱国热情,他决心回国去,与祖国同命运。由于走的匆忙,他发现竟然什么都没拿就上路了,便又悻悻地返回维也纳。不久肖邦又决定前往英国,但到达巴黎后他决定留在这里。

1831年肖邦经过慕尼黑等地,于9月抵达巴黎,那里后来成为他精神上的家。他第一次想要自己作为一个音乐会演奏家的愿望得到意外成功,罗特施尔德及其他的一些富豪对他很赏识,他更喜欢在沙龙中受到欢迎的演奏,而且还有酬报丰厚的为贵族的女儿们授课。肖邦当时经济状况很好,有自己的马车和仆人。贵族把他作为一个“上流绅士”和作曲大师那样地喜欢他,而伯辽兹、李斯特、门德尔松认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演奏家而崇拜他。他被人奉迎得昏头昏脑,在一封信中他自嘲地说:“我获得了进入最上层的社会,与大使、王子、部长们平起平坐,但我不知道是什么奇迹使得这样,我无意钻营,我是个革命者,金钱对我来说不值一文。”此处所说的革命的情怀是指波兰人不久前的一次不成功的独立企图,因为他的祖国完全处于德国与俄国人的统治下,此后肖邦再也未回去过。肖邦在巴黎的声望已经很高。二十五岁时,他邂逅华沙时代的老朋友——贵族小姐玛丽亚·沃苓斯卡。肖邦向她求婚,并得到回应。而后对方又单方面毁约,肖邦痛苦万分,直到与著名文学家乔治·桑相识才得到一些安慰。此后他的生活变得很不协和,这是由于咳嗽的痼疾,以及与乔治·桑的结合(肖邦与她的孩子相处的不融洽)。他尽量不作音乐会演奏,因此几乎只在私人的沙龙中演奏,和乔治·桑隐居到她的家乡诺昂潜心创作。他和乔治·桑之间暴风雨般的关系并未给他带来幸福,但离开她又使他无法承受,1847年他们之间关系的破裂给他生命中最后的两年带来了阴影,他1849年死于肺病,法国给予他异乎寻常的盛大葬礼。一年后一杯波兰的泥土撒在他的墓上。

肖邦也是早期浪漫主义最有独创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绝不会和其他人混淆。他的艺术创作仅仅局限在钢琴一个领域,但他的成就绝不逊色于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伟大音乐家。评论家曾经做了这样的论断:“命运女神把莫扎特赐予日耳曼人,但把肖邦赐予波兰人。”

肖邦在二十岁时就完全形成了他所显现出的风格,他不像一些大师如贝多芬或是瓦格纳那样在长期的思想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肖邦与同时代的舒曼和门德尔松一样,在风格上是真正的抒情诗人。这三个人去世都很早,他们都用年青时代自发的抒情性而达到自己事业上的顶峰,他们是浪漫主义第一阶段最杰出的代表。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