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名曲 > 外国名家名曲 >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亨德尔

更新时间:2013-04-26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
亨德尔生平

Georg Friederich Handel  1685-1759

英籍德国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1759年4月14日卒于英国伦敦。他一生中在音乐创作上的重要成就都是在英国取得的。

恐怕没有哪位作曲家像音乐大师亨德尔那样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他使得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达到鼎盛。如果简单地说他是德国人、英国人或意大利人,那是十分错误的。无论从个性上来说,还是从人生观和职业上来说,他是个世界性的人物,他属于各个国家。只要有条件让他能无忧无虑地进行音乐创作,他无论在哪里生活,都会感到愉快。在艺术创作上,他不受国界的约束,因此能够在音乐里把任何他认为适当的东西结合进去。他十分精明,知道怎样在音乐市场上斡旋,他一面领取皇家薪俸,一面还可以设法得到一笔管理费用。他一直过着富足的生活。他创作范围很广,从交响乐到歌剧、清唱剧、宗教音乐。他精力充沛,工作速度极快,而且还是一位娴熟的钢琴家。所有这些表明他可以充分发挥他天生的求实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天才就在于他所写的任何音乐,无论是为某一目的赶写出来的,还是平时创作出来的,都总是那么富有天才和灵感。
亨德尔的父亲是亲王王宫里的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如今我们经常见到理发店门前挂有红蓝相间的招牌,据说表示动静二脉,正是那个时期流行的理发师与外科医师都由一人兼任的遗风。亨德尔8岁时,父亲有一天要去音乐爱好者威森非斯公爵家。亨德尔要求父亲带上他,父亲不肯,他就死追着父亲的马车跑,父亲无奈只好同意。小亨德尔为公爵演奏了古钢琴,公爵很欣赏他的才华,帮他说服了老亨德尔。这样,亨德尔便被送到哈勒的圣母马利亚教堂接受音乐训练。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亨德尔日新月异进步很快。

他的父亲始终希望他将来从事法律工作,因为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学习音乐是没有经济保障的。于是亨德尔在1702年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但仍不放弃音乐创作和演奏。1个月后,他被聘为当地改革派教堂的风琴师,并在此教堂内教声乐,指导圣乐团,为该团写了大量的清唱剧。但是这些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

为了开阔眼界,以求在音乐上取得更大成就,亨德尔18岁时,移居当时德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汉堡,这是当时唯一上演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并开始尝试创作歌剧。 此后亨德尔结识了富家子弟马提松。马提松学识渊博,有极高的音乐修养,不仅能写歌剧,还创办了德国的首家音乐杂志《音乐评论》。亨德尔与马提松一拍即合,结成亲密无间的朋友。马提松为亨德尔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他因社会地位形成的优越感,也常常令亨德尔大不自在。

1704年,正值马提松出外旅行,亨德尔大展手足写了自己的第一部清唱剧《约翰受难乐》。马提松得知后,甚为不满,与亨德尔发生了口角。由此,他们的关系日渐疏远,终于在一次演出中反目为仇。那次演的是马提松的歌剧。马提松自己忙上忙下,既担任主要角色,又要指挥。当他上台表演时,便由亨德尔接替;下台后,又要重新回到指挥台上,准备接受观众的欢呼喝彩。亨德尔忍无可忍,断然拒绝让出指挥位置。盛怒之下,俩人相约决斗。决斗中,马提松刺中亨德尔衣服上的一颗钮扣,这颗钮扣挽救了亨德尔的性命。这时,这一对青年方如梦初醒,泣不成声,从此之后,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不过从此之后亨德尔就不喜欢汉堡了,两年后离开汉堡前往意大利继续他的音乐之旅。

亨德尔的音乐才能受到意大利贵族美第奇的费迪南多亲王的赏识,邀请他到佛罗伦萨去,亨德尔欣然接受了邀请。当时意大利是欧洲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地方,不仅歌剧、清唱剧居于领先地位。而且也是许多重要的器乐体裁,如协奏曲、奏鸣曲的发源地。1706年秋亨德尔到达意大利,结识了A.斯卡拉蒂、D.斯卡拉蒂、A.科雷利、A.卡尔达拉等著名音乐家,获得许多教益。同时,亨德尔还从丰富的意大利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对他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亨德尔与D.斯卡拉蒂于奥托博尼宫的键盘乐器演奏竞赛,两人的擂台赛难分难解,亨德尔好胜心极强,在这种情形下D.斯卡拉蒂大度的上前祝贺亨德尔获胜,才结束了这场精彩的比赛,这个故事在音乐史上被传为美谈,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意大利期间,亨德尔得到许多音乐家的指点。1708年他写的清唱剧《复活》上演时用了布景,并在科雷利指导下用了45人的乐队伴奏,实际上接近于一部歌剧的演出。同年,他的歌剧《阿格丽皮娜》于威尼斯狂欢节时演出了27场,大获成功。意大利之行对亨德尔的一生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说他初到意大利时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有音乐天才的青年,那么他离开时已是具有完善技巧的作曲家了。

1710年经A.斯泰法尼的介绍,亨德尔来的德国的汉诺威担任宫廷乐长。由于汉诺威与英国王室的密切关系,他曾两次以青年作曲家的身份出访伦敦。英国的安娜女王非常器重亨德尔的才华,破例任命他为王室作曲家,并赏之以终身年俸。由于女王的赏识,亨德尔取得了英国“宫廷作曲家”的位置。凡此种种足令亨德尔乐不思蜀。选侯几次催他回国,不见回音,至为恼怒。这时的英国,民族音乐正处于衰微之际,英国舞台上流行的主要是意大利歌剧。亨德尔在英国的最初阶段主要写作意大利式的歌剧,以顺应当时宫廷的艺术趣味和社会风尚,他在伦敦写的第一部意大利式歌剧是《里纳尔多》(1711)。与此同时,亨德尔希望自己的音乐有更广泛的听众,也常参加煤商T.布里顿举办的面向市民的音乐会,他希望自己的音乐有更广泛的听众。1714年,安娜女王逝世,汉诺威选侯入主英国,为乔治一世(水上音乐即为讨好乔治一世而作)。

新任国王曾因亨德尔不辞而别而心生芥蒂,亨德尔自知理亏也不敢露面。一次,一位公爵告诉亨德尔,英王将在次年夏天游览泰晤士河并举行一次盛大的水上音乐会,以庆祝登基。亨德尔听后,心生一计,立即埋头苦干,写出一部管弦乐组曲,名为《水上音乐》。泰晤士河上,金碧辉煌的御舟居乎中央,前后左右簇拥着无数乘有达官显贵们的船只,悠悠然顺流而下,伴随着的是管弦齐鸣。亨德尔和他的乐队坐在尾随英王船的另一条船上。当庆典进行至高潮时,亨德尔指挥乐队演奏起了他的《水上音乐》,英王听到这美妙的乐声,不禁问道:“这是谁写的?”“亨德尔。”英王大惊,君臣间的芥蒂也在这一瞬间化为玉帛。他不但不念旧恶,反而增加了亨德尔的年俸。亨德尔从此长期留在英国,并于1726年加入英国籍。#p#分页标题#e#

他不仅进行创作、演奏,还经营歌剧演出事业。亨德尔在英国的音乐生涯,首先是从创作和上演意大利式歌剧开始。17世纪初期产生的意大利歌剧已传遍欧洲的主要国家,为各国宫廷贵族所喜爱。为了适应宫廷的口味,意大利歌剧也日渐以阉人歌手的炫技演唱和华丽的机关布景来取悦观众,题材内容则多是千篇一律的古代神话,已经失去早期人文主义色彩。但是,随着英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抬头,脱离英国民族欣赏习惯的意大利歌剧遭到愈来愈强烈的反对。一部具有英国民族风格的民谣歌剧《乞丐歌剧》的轰动性成功,使亨德尔的意大利歌剧受到沉重打击。其后,亨德尔虽然作过几次东山再起的努力,但都没有成功。从40年代起,他的创作重心逐步转移到了清唱剧方面去。亨德尔娴熟的复调音乐技巧、意大利的流畅旋律和英国圣咏的优良传统,加之他又有了创作几十部歌剧的丰富经验,因此他这一时期的清唱剧创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音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亨德尔的清唱剧不是一般的教堂音乐,而是气象宏伟、富于戏剧性而又不失抒情色彩的大型音乐作品。他的清唱剧都是在剧场里演出,题材大都选自《圣经》,少数选自古代传说。例如有根据英国诗人J.弥尔顿的诗剧改编的《力士参孙》(1743),还有叙述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在埃及》(1739)等。其中都蕴含着被压迫民族经过斗争取得解放的思想。又如歌词取自《圣经》但并无连贯故事情节的《弥赛亚》(1742),表现了上帝派耶稣降生人世以至受难、复活、升天的过程,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要求建立其“千年王国”的理想。1745~1746年,英国朝野掀起了反击篡位者查理·爱德华的运动,亨德尔为此写了清唱剧《犹大·马加比》(1747),借古喻今,号召人民起来反抗侵略,反映了英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亨德尔的清唱剧符合当时资产阶级和市民的愿望,受到了更为广泛的欢迎,重新巩固了他在英国音乐界的显要地位。亨德尔一生所写的23部清唱剧中,有19部是在英国演出的。

1759年,亨德尔在伦敦的一次《弥赛亚》演唱会后不久,与世长辞。他的遗体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亨德尔终于与帮助他成功的英格兰大地化为一体了。

亨德尔是资产阶级兴起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即使是宗教题材的,也都反映了这个阶级旺盛的创业精神,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群众性。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