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名曲 > 中国名家名曲 >

铁蹄下的歌女

更新时间:2011-03-24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爱好者

  创作背景

  《铁蹄下的歌女》创作于1935年,是影片《风云儿女》的插曲。影片描写一位从东北农村流落到上海的贫苦少女,得到了一些进步青年的帮助,进学校读书,后来因帮助她的进步青年,有的被捕,有的被迫出走,她失学了,孤苦一人,被迫进入一个歌舞班,到处跑码头演出,靠卖艺为生。这首歌正是她在卖艺时演唱的,情绪深沉而悲痛,但却哀而不伤,怨中有怒,富有内在的、戏剧性的、鼓舞人们起来斗争的力量。聂耳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为一个被社会所损害被人们贱视的歌女,发出了沉重的控诉。他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歌女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的爱国热情。这首歌成功地塑造一个在中国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压迫下,受尽生活锁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

  歌曲分析

  歌曲属三部性结构。

  第一段前两句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不甘心如此的痛苦心情;后两句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和对黑暗社会的质询。

  第二段转入字字血泪的叙述,音调中充满了辛酸与凄楚。这一段的音乐处理与第一段相反,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挪前,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两句更为突出,更为感人。

  第三段综合了前两段的音调和节奏的因素,前两句仍是不平的呐喊,随后,节奏突然拉长,音乐到达了最激动人心的高潮,表现了“被鞭挞得遍体鳞伤”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愤懑之情。

  这首歌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同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音乐的处理与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乐句从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某些歌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整个作品虽然不是“剑拔弩张”,但它蕴含着的感奋人心、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曲却无法估量。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