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客家筝派的形成?始于何育斋成于罗九香

更新时间:2016-03-24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客家筝乐在广东汉乐的形成发展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是广东汉乐飞出万川,飞向全国,飞向世界的翅膀!因此,对客家筝派的形成、发展进行挖掘与探讨,对促进客家筝乐,乃至对广东汉乐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如众所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何育斋先生从客家丝弦乐曲中进行搜罗考订,博采众芳,汇通集成选编出《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并首创了声字并用的“工尺谱谐声字谱”,从此便有了早期的客家筝谱。同时,何育斋先生还总结归纳客家筝弹奏规律,编写成《弹筝八法》。此后几十年间,以筝艺杰出的罗九香先生为代表的客家筝人,通过舞台演奏、教学、培养人才、互相交流等各种渠道,使客家筝乐得以广为流传,成为今天备受瞩目和欢迎的客家筝派。

  客家筝乐也和我国其他筝派一样,离不开促其萌发与生长的一方水土和风物人情;离不开孕育其成长、壮大的地方乐种——广东汉乐。

  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传着一种古老的音乐,它包括古典丝弦音乐、中军班音乐、八音、民间大锣鼓和庙堂音乐几类。这种音乐曾称为国乐、外江弦、儒家音乐、汉调、客家音乐等等,1962年广州举行第一届羊城音乐花会期间定名为广东汉乐。这种音乐文化是中原音乐与各种不同特征的地域文化互相融汇的混合体,乃是一种中国的移民音乐文化。其原型是随着曾经定居中原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先民南迁而来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以至更加久远的年代,可谓源远而流长。

  广东汉乐保存着六百多首情调不同、形态各异的丰富曲目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它一方面承袭了宋元以来中原古乐的遗风,同时又极富浓郁的岭南音乐风韵。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融合、变化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古朴大方、典雅优美的独特风格,在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和东南亚诸国华人中间广为流传。

  广东的客家人大部分居住在边远的山区,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有着刻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民风淳朴,崇尚文化和艺术,蔚为一种风气。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广东大埔县最早的县志称“埔之在潮弦诵媲邹鲁”。以后各时期县志亦同样载述埔之风俗“家诵户弦”。百余年间,仅大埔一县境内就有近百间弦馆(和奏汉乐的场所),“和弦索”(包括中军班音乐)、唱汉曲、演汉剧十分兴盛。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大埔有“乐圣”之称的何育斋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在其家乡湖寮莒村攻习汉乐和古筝,并在遍及城镇和乡村的客家民间“和弦索”(汉乐合奏)活动中教习传播汉乐。前来求教的,来和弦索的常年不断,家中常常宾客盈门,出现了“莒村一水弦歌不辍”的盛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笔者少年时代,耳濡目染,也亲身经历过许多“和弦索”、唱汉曲演汉剧的情景。

  “和弦索”活动多在农闲时节和晚间进行。茶余饭后人们聚集在一起和奏汉乐,藉以切磋技艺陶冶自娱。开始时人数较多,有的是来和弦索的,而大多是来欣赏音乐的。乐手各自信手拈起擅长的乐器和奏汉乐。期间还可不时调换乐器,乐手们可以从中得到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合奏的能力和水平。

  和弦索常用的乐器有头弦、扬琴、提胡、椰胡、琵琶、小三弦、秦琴、箫和竹笛等。此种和弦索人数可多可少,灵活组合。一般情况下头弦领奏必有扬琴伴和,参加的乐器可以多些,合奏的气氛也较热烈开朗。若是提胡或竹笛领奏时则不用头弦。合奏的乐曲多为串调和硬线乐曲,如:《百家春》、《迎仙客》、《柳叶金》、《小桃红》、《琵琶词》、《翠子登潭》、《玉连环》、《南进宫》等。几个回合之后,人们逐渐散去。待到夜深人静了,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组合并以古筝为主的小合奏即开始登场。这种形式俗称“筝琶胡”或“筝箫胡”。演奏的曲目多为中州古调,如:《出水莲》、《崖山哀》、《昭君怨》、《杜宇魂》、《熏风曲》、《有缘千里》、《寒鸦戏水》、《将军令》等。这种筝乐曲目丰富、儒雅含蓄、风格独特、韵味无穷,称为清乐。在客家地区极受推崇。

  座落在枫朗街的罗九香先生的家里就是一个“和弦索”的热点,来拜访的、求教的、来合乐的、来欣赏罗先生精湛筝艺和筝箫胡小合奏的人流不断,节目不停。事实上较多人参加的和弦索和少数人进行的清乐合奏,其曲目都没有硬性规定。当然,场合气氛不同,演奏的曲目还是有所选择的。这种家庭式的或在公共场合“和弦索”的活动,各个乡镇村落都很普遍,说明这一民间音乐活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2004年大埔县被授予“汉乐之乡”的美誉,就是和这个历史渊源分不开的。

  近百余年间,大埔一地音乐人材辈出,涌现出不少汉乐和古筝名家。如:罗展才公(1848——1919),大埔县枫朗坎厦村人。祖上几代为官,其故居称为“大夫第”。罗展才公被誉为古筝祖师。他在外江戏剧团担任乐师,告老回乡之后教授两位高足弟子:一是同村的罗菊如,精于乐理;一是何育斋,长于技术,兼通理论。这从何松先生撰写的文章中:“何育斋早年习筝,据说在家乡师承前辈古筝家罗展才先生。”可以印证。又如枫朗罗明镜公(1851——1913)是汉剧四大外江班的头弦手,据其后人回忆,罗明镜公担任头弦手伴奏汉剧,在一次重要演出中突然断了琴弦,他不慌不忙以剩下的一根弦演奏至结束,而演出却丝毫未受影响。因此,名噪一时,被誉为单弦王。再如枫朗罗仙俦公(1875——1923),县志称其善弹筝、弦,兼擅诗书画。他是罗九香先生的古筝启蒙老师。

  在民间早期和后期成长起来的大批汉乐家、剧乐家长期在汉乐和弦索中领略汉乐的真谛,感悟汉乐神韵,而且精通多种乐器,他们都是在汉乐的浓厚氛围中薰陶成长起来的。因此,后来不少学有所成的客家筝人,他们首先是汉乐家继而才是筝家。他们的不少轶闻趣事不胫而走,传为美谈。

  古筝得天独厚,音色优美动人,表现力极强,尤其长于表现古朴典雅、深沉含蓄的曲调,因而以古筝主奏的乐曲和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客家筝深深扎根于民间,在长期的汉乐“和弦索”中与汉乐乐种共存共进,脱颖而出,一枝独秀而成为广东汉乐的核心。通过何育斋、罗九香等客家筝人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不断发掘、充实、提炼和发展,在广东汉乐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丰富的客家筝曲。是汉乐这方沃土孕育出客家筝乐,而客家筝乐又以其独特的神韵与魅力将汉乐推向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汉乐和客家筝乐可以说是进入何育斋时代。何育斋先生倾注毕生的心血,对汉乐进行系统的整理,选编了《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六十首乐曲,并且在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初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三次修订了作为客家筝曲本源的《中州古调》和 《汉皋旧谱》。

  何育斋先生不但在家乡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汉乐和客家筝乐,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进而又走出山村来到省城广州组织“潮梅音乐社”,旨在集中客家汉乐名手,总结提高并与其它乐种互相交流,以图汉乐更大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汉乐及筝乐发展的需要,何育斋先生着手对古筝进行改革,把汉乐和弦索中使用的只有二尺八寸长、十六根铜弦而且是放在膝上弹奏的小筝改为大筝,并对筝弦、筝柱和面板等都作了改进,从而大大提高和改善了古筝的音质、音色和音量,改革获得了成功。从而使客家筝乐以独奏形式取得完美效果成为可能。

本文标签

客家筝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古筝曲谱1800首

[导读]你喜欢古筝吗?你会弹古筝吗?小编本篇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古筝曲谱的专题,我们收集了近二千首古筝曲谱子,希望大家喜...阅读全文

近2000个古筝曲演奏视频欣赏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千个古筝演奏的视频,喜爱古筝的网友不要错过,这近两千首古筝演奏歌曲的盛宴,小编为方便广大古筝爱好者欣...阅读全文

林玲古筝教学视频全集

[导读]小编和大家分享《林玲古筝教学视频》专题;林玲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古筝硕士研究生导师,1...阅读全文

古筝(1-10级 )考级曲示范与讲解

[导读]小编收集各古筝名师讲解的古筝考级教学视频,为方便查找1-10级各级的考点与曲目,特组建此专题,旨为帮助欲打算...阅读全文

古筝名家档案及相关简介

[导读]小编收集古今国内外古筝名家档案,组建成一个古筝名家专题,和广大古筝爱好者一起认识世界著名的古筝家资料。古筝,又名...阅读全文

150首古筝名曲mp3试听与下载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百个古筝演奏音频,其中有音质很不错古筝名家演奏作品,也有国内外古筝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音乐可免费在线...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